李介鸣医案五
天津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376.html 七、温补脾肾法治愈心衰胸水一例 赵某,男,80岁。 初诊∶年3月23日。 主诉及病史∶患者高血压20年。年底因外感劳累而出现心绞痛,服冠心苏合丸及硝酸甘油类药可缓解。近一个月来心绞痛加重,胸憋喘促,不能平卧,故而人院治疗。西医诊断为高血压、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胸水。 诊查∶患者喘息胸满,痰涎雍盛,倚息气促,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常常夜间数醒;小便量少;下肢浮肿,按之没指;眩晕偶作,偶见心痛,不能下床活动。舌胖暗,苔水滑,脉沉弦。心电图.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肢体导联低电压。胸片∶肺纹理增厚,双侧胸腔积液,主动脉迂曲延长,心脏轻度扩大。化验∶血尿素氮9.14mmol/L,血钠.0mmol/L,尿蛋白(+++)。叩诊;心浊音界向左扩大,下界于肋下7~8cm。听诊∶心率次/分,有2级收缩期杂音,两肺散在哮鸣音。腹诊∶肝于右肋下二横指。 辨证∶脾肾阳虚,水饮泛溢,浸渍肌肤,凌心射肺。 治法∶温补脾肾,降气消饮。 处方∶葶苈子10g(布包)大枣5枚茯苓30g半夏10g五味子9g肉桂5g枸杞子30g川椒12g丝瓜络10g山茱萸12g车前子30g(布包) 7剂,水煎服。 二诊∶年3月3日。服药后证情明显好转,小便量增,尿量日ml(入量ml);喘肿悉减,夜间已能平卧,而无憋醒之象,食量亦增。叩诊;浊音界明显下移至10~11肋间。舌苔薄,脉弦细。 前方加桑白皮12g、熟地黄15g,继服药6剂。 三诊;年4月3日。证情平稳,下肢肿消,喘息渐轻,已能下床活动,仅气短乏力,偶见胸憋。胸透∶右侧胸水完全吸收,左下略有阴影,不除外少量积液。舌苔薄白,脉弦。 辨证∶水饮已退,脾肾气亏。 治则∶益气补脾,温肾纳气。 处方∶黄芪20g葶苈子12g丹参18g党参12g甘草6g茯苓15g补骨脂12g熟地黄12g肉桂6g 6剂,效可再服前方药。 前方药连服两周,诸恙悉无。能下楼至庭院散步。胸片;胸水完全吸收。心电图∶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肢体导联低电压消失。化验;血尿素氮6.71mmol/L,尿蛋白微量。带方出院。 患者久病,胸中阳气不舒,阴气愈盛渐至真阳怯少、肾失蒸腾、脾失运化、水气积而成饮,上凌心肺则喘悸,下渍肌肤则水肿。欲治水饮,必赖肺、脾、肾三脏气化得施、三焦输布、水道通调方可无虞。审此证虚实夹杂,非泻肺不能行水,非补脾肾不能摄纳运化。故用补肾健脾、泻肺行水之法,寓攻于补,攻补兼施。药用肉桂、山茱萸、枸杞子接助真气救固其根;用葶苈子、川椒泻肺行水,利气平喘;用茯苓、车前子健脾利水,合之共奏利尿平喘之效;兼用丝瓜络通络止痛。二诊之时,又加桑白皮以泻肺,加熟地黄配肉桂更增补肾纳气之功。三诊病已初瘥,正气未复,更方以补益脾肾为主,基于患者仍有胸痹瘤疾,故兼用丹参养血活血,已为通常治法矣。 八、补益肝肾法治愈心律失常一例 乔某,女,20岁。 初诊∶年5月20日。 主诉及病史∶患者年7月曾高热、关节疼痛,并出现心脏期前收缩。年又在感冒后出现心律失常,时时有二联律。年4月7日因频发室性期前收缩而入院,服用西药及中药保元汤加苦参等治疗月余无效,故邀会诊。 诊查∶患者心悸气短、胸憋自汗,动辄加重;腰背酸痛,神疲健忘,面色少华,月经量少;每日二联律出现3~10次,每次6~10分钟后恢复正常。舌质淡,苔薄,脉细弱结代。心电图∶窦性心律,频发室性早搏,偶见二联律。胸透∶未见异常。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轻度增大。 辨证∶肝肾不足,精亏血少,心失所养。 治法∶补益肝肾,养血宁心。 处方∶生鹿角10g枸杞子15g茯苓10g仙灵脾12g五味子10g麦冬12g党参12g丹参15g山茱萸9g 6剂,水煎服。 二诊∶年5月29日。服药3天后,早搏次数明显减少(平时未见,仅在床上做仰卧起坐运动后,有期前收缩出现),心悸胸闷大减,腰酸足软等症虽减犹存。舌薄,脉细。 原法不变,加杜仲10g,继服药6剂。 三诊∶年6月12日。连进汤剂,诸恙悉无,身体状况较好,遂带方出院。 心悸怔忡之中云∶"凡病偏着一处,必有致病之本在脏腑之中,宜求其本而治之,非可泛治也。"心悸怔忡之病,多因心之气血亏虚所致,然前者用保元汤大补元气,加苦参以稳定心律,服用月余罔效,是未掌握病之源本耳。察本患者除心悸胸憋气短等心血失养之症外,更有腰酸足软、神疲健忘等肝肾不足之症。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生,而血又养心,若肝肾亏虚,精亏血少,失养于心,则见心悸怔忡之病。故方用枸杞子、仙灵脾、山茱萸补益肝肾,更加鹿角血肉有情之品填精养血,又用生脉饮养心之气阴,茯苓、丹参等安神和络。收效尤捷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hexianga.com/shxzpjs/10719.html
- 上一篇文章: 药middot检middot背背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