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金山银山,都抵不过香炉上头这座
检索古人香诗,不难发现博山香炉出镜率极高,且带着浓浓的浪漫色彩 唐李白《杨叛儿》 “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 唐温庭筠《苦楝花》 “只应春惜别,留与博山炉。” 唐鱼玄机《和人》 “宝匣镜昏蝉鬓乱,博山炉暖麝烟微。” 宋晏殊《望仙门·玉壶清漏起微凉》 “博山炉暖泛浓香,为寿百千长。” 唐刘禹锡《伤秦姝行》 “博山炉中香自灭,镜奁尘暗同心结。” 宋佚名《品令·雪花飞堕》 “博山炉畔,砚屏风里,铜盘寒水。” 宋吕胜己《木兰花慢·无言凭燕几》 “无言凭燕几,爱香袅、博山炉。” ▲明杜堇《玩古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为杜堇工笔人物画的代表作,反映了文人士大夫赏玩品鑑古书画器物的风尚。两名士人在硕大屏风前赏鑑长案上的鼎彝古物中就有一件青铜博山炉。 博山炉晚唐李商隐有一首《烧香曲》,虽本意不在于咏炉,但开篇数语,就把一具博山炉形容得很是传神:“钿云蟠蟠牙比鱼,孔雀翅尾蛟龙须。漳宫旧样博山炉,楚娇捧笑开芙莫。八蚕茧绵小分烛,兽焰微红隔云母。”蛟龙须,孔雀尾,钿云和芙蕖,香炉的构成与装饰被解散为诗里跳跃的意象,倒教我们窥见有关博山香炉的若干意象。那这备受推崇的博山炉到底在千年香史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海昏侯墓主椁室西侧出土的精美博山炉 翻查《新纂香谱》中对于博山炉的记载:“武帝内传有博山炉,盖西王母遗帝者。皇太子初拜,有铜博山香炉。丁缓作九层博山香炉,镂以奇禽怪兽,穷诸灵异,皆自然能动(《西京杂记》记)。香炉像海中博山,下盘贮汤使润气蒸香,以像海之四环。(北宋考古学者吕大临《考古图》记)” 寥寥数字,却透露着诸多信息点,首先是关于博山炉这个形制起源的传说—— ▲南朝托博山炉侍女画像砖。左手托博山炉,炉顶立一小朱雀,右手似作舞蹈动作,体态优雅飘逸。 相传,汉武帝嗜好熏香,也信奉道教。道家传说东方海上有传说中以蓬莱、方丈、瀛洲为海外仙山,名曰“博山”。武帝即遣人专门模拟传说中博山的景象制作了一类造型特殊的香炉———博山炉,它的造型和内容就是对仙境的生动刻画和再现。当熏香之时,眼观博山炉内烟火袅袅升起,山峦及群生若隐若现,鼻闻醇厚的香味而心旷神怡,博山炉堪称既实用,又美观,而且引人遐想。 武帝之后,博山炉依然十分流行。据载,汉宣帝时的博山炉上还刻有刘向作的铭文:“嘉此王气,崭岩若山;上贯太华,承以铜盘;中有兰绮,朱火青烟。” 其次北宋考古学者吕大临《考古图》的记载为我们提供了另一条线索——博山炉出现在西汉时期,与燃香原料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关(扬之水考证)。 ▲博山炉结构组成示意图 博山炉形制结构上基本分为承盘(底座)、炉柄、炉身和炉盖四个部分。许多博山炉“下盘贮汤使润气蒸香”,这样的设计可能是因为西汉之前,人们使用茅香,即将薰香草或蕙草放置在豆式香炉中直接点燃,虽然香气馥郁,但烟火气很大。到武帝时,南海地区的龙脑香、苏合香传入中土,并将香料制成香球或香饼,下置炭火,用炭火的高温将这些树脂类的香料徐徐燃起,香味浓厚,底盘的水分也能有效减少烟火气,而且博山炉的形制用作焚燃这些异域香料自然最为合宜,所谓“掩华终不发,含薰未肯然”正是形容它的发烟舒缓。 ▲博山炉的经典造型 再根据《西京杂记》所说,汉成帝时,长安的著名工匠丁缓,就曾制作了极为精巧的九层博山炉,“镂以奇禽异兽,穷诸灵异,皆自然运动”。(丁缓还做出了更为著名的放在被褥里用的“被中香炉”,其原理与现代航空陀螺上的万向支架完全相同。) 博山炉有釉陶、青瓷、铜制等,而铜制因其经久耐用、华美恢弘而成为主要制式之一,铜制工艺又有错金、鎏金等。虽然丁缓这九层博山炉可能今时今日也不能见,但是提到博山香炉,一件年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现藏于河北省博的错金青铜博山炉正是这一品类鼎盛工艺的代表。 ▲错金博山炉河北省博物馆藏 器型似豆形,盖肖博山,通体错金。座把呈透雕三龙出水状,龙首顶托炉盘。炉盘装饰以错金流云纹。盘上部铸出峻峭起伏的山峦,山间神兽出没、虎豹奔走,小猴蹲踞在高层峰峦或骑在兽身上,猎人巡猎于山石间。二三株小树点缀其间,刻划出了一幅秀丽山景和生动的狩猎场面。 ▲隋丰宁公主与附马合葬墓出土绿釉博山炉 陶瓷版本的博山炉的精品是年12月陕西长安县韦曲镇发掘的隋代丰宁公主杨静徽与驸马韦圆照夫妇合葬墓,出土了一件隋代皇室专用绿釉莲瓣蟠龙博山炉。这件炉置于一大圈足圆盘中,通高36.3厘米,绿釉瓷质,蘑菇形钮;炉盖是在汉代盛行的山峦起伏状博山熏炉的造型基础上稍作改进,但由于受佛教文化艺术影响,博山渐同莲花结合在一起,使炉腹呈现出仰莲形,传统的山峰演变成联珠纹沿边的花瓣,其上则是精细的孔雀翎纹;一对蛟龙承托炉体,与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收藏的汉代降龙熏炉制作意境极为相似。这件博山炉造型生动,技艺娴熟,是一件罕见的绿釉瓷博山炉珍品。 ▲西汉鎏金银竹节铜熏炉 另一件博山炉的绝对经典作品是这件年出土于陕西省兴平市茂陵东侧从葬坑的西汉鎏金银竹节铜熏炉,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铜炉系博山炉形式。由炉体、长柄、底座分铸铆合而成,通体鎏金鋈银,精雕细镂,炉口外侧和圈足外侧刻有铭文,记其原为未央宫物,后归阳信家,应是汉武帝赐给阳信长公主及其丈夫大将军卫青的赏物。 博山炉盛行于两汉与魏晋时期,后来这种炉盖高耸如山的博山炉逐渐演变成香炉的一个固定类型。后世历代都有仿制,并各有变化,留下了各式各样的博山炉。虽然在博山炉之前已经有了熏炉,但都不像博山炉那样特点明确,使用广泛,影响久远,所以人们也常将博山炉推为香炉的鼻祖,并常把“博山”用作香炉的代称。 嘉德·典亚古董艺术周年10月27-30日 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 由嘉德艺术中心与香港典亚艺博联合推出的嘉德·典亚古董艺术周(GFAA)将于10月27日至30日在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举行。今年的展览继续走精品路线,主办方除了扩大展览规模外,还加大了对海外展商的征集力度。届时约有数十家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艺廊与古董商,携千余件艺术精品与观众见面。 分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hexianga.com/shxhxcf/10032.html
- 上一篇文章: 百合香,红楼梦和甄嬛传中都提到它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