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助力白癜风康复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40224/4342824.html

玉品饰家(溪滨南路店)

品香阅书,有着无尽意趣,如围炉夜话、落雪听禅,你会觉得周围的空气里洋溢着寂静安详,有一股清泉流在你的心中,在你的世界潺潺流淌,清册明快。

香药的增加:沉香、青木香、苏合香等

汉武帝即位后击溃匈奴,统一西南、闽越、岭南等地,疆域空前广大,盛产香药的边陲地区进入了西汉版图。陆上丝绸之路连通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等地;海路交通也相当大的规模,海上丝绸之路已初步形成。

汉代香药的品种也更为丰富,边陲(今海南岛、两广、云南、四川等和越南北部)及域外(西域、南洋、中南半岛等)出产的多种香药进入内地。如3世纪《南州异物志》记载的熏陆(乳香)、藿香、甲香、郁金香(花)等。

另据考古发掘及有关学者的考证,西汉很可能已有乳香和龙脑香。沉香、苏合香、枫香、乳香、龙脑香都是香气较浓的树脂类香药,也是和制熏香的重要香药。

01

沉香

自公元前年(汉武帝中期)多产沉香的海南岛、两广等地区和越南北部已进入西汉的疆域。沉香,香气鲜明、典雅,且较为珍稀。沉香进入植物文献的时间最早。记载岭南物产的东汉杨孚的《异物志》(1世纪后期)即载有沉香(“木蜜”)且记述准确,广为后人引用:“木蜜香名曰香树,生千岁,根本甚大。先伐僵之,四五岁乃往看,岁月久,树根恶者腐败,唯中节坚贞,芬芳独在耳。”(《法苑珠林》卷四九引)

《西京杂记》也有西汉使用沉香、青木香的记载:汉成帝永始元年(前16),赵飞燕封后,同为宠妃的胞妹赵合德有书信记载送赵飞燕的35种贺礼,有“青木香””沈水香”“九真雄麝香”及“五层金博山香炉”。

“沈木香”盖为沉香的早期名称之一,从文字上看,《西京杂记》记“沈水香”也符合早期的用字习惯。

“沈”字源于甲骨文,形如沉牛入水,表沉重、沉没;古无“沉”字,东汉后俗用讹为“沉”,故“沈水香”应早于“沉水香”。

02

青木香

青木香自魏晋时期即为道教最重要的香药之一。魏晋时期所用的青木香常被认为是《神农本草经》所记之“木香”,汉时曾产于云南永昌。

东汉《黄帝九鼎神丹经决》载有“沐浴五香”的语句,道家常将此“五香”释为青木香、白芷等5种香药。

东汉也有乐府歌辞言:“列国”胡商带来五木香及迷迭香、艾纳香、都梁香。道家常将五木香释为青木香:“青木华叶五节,五伍相结,故曰五香之草也。辟恶气,检魂魄,制鬼烟,致灵迹。......此香多生沧浪之东。”东方为青,“故东方之神人,名之为青水之香”。(《太丹隐书洞真玄经》)

3世纪的《南州异物志》对青木香已有较为准确记载:“青木香,出天竺,是草根,状如甘草。”(《法苑珠林》卷四九)。

2世纪前的《神农本草经》载有:木香“主治邪气,辟毒疫瘟鬼”,“久服不梦寤魇寐”。魏晋时期的青木香指今菊科植物云木香的块根,又称木香,五木香、广木香等,自明末改称“木香”并沿用至今,而“青木香”则改指另一种马兜铃科植物。

03

苏合香、鸡舌香等

苏合香、鸡舌香、枫香至迟在东汉时已有使用。

“窦侍中令载杂彩七百匹,白素三百匹,欲以胝马、苏合香。”(《全后汉文.与弟超书》)

《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大秦盛产苏合香:大秦“多金银奇宝”,“合会诸香,煎其汁以为苏合”。

汉诗有“被之用丹漆,熏用苏合香”。

汉尚书郎奏事,须含鸡舌香(南洋所产丁香)。(《汉官仪》)

曹操曾嘱家人“烧枫胶及蕙草”为居室辟秽,“枫胶”即枫香。(《法苑珠林》卷四九引《魏武令》)

广州南越王汉墓(公元前年)中发现多件铜、陶熏炉,还出土了装在漆盒中的香药,研究者称其很可能是乳香。该香药应是沿海路自北非或西亚传来,或从南洋转运而来。

《史记.货殖列传》(公元前92年)载,番禺(广州)是“果、布”的集散之地:“番禺亦其一都会也,珠玑、犀、玳瑁、果、布之凑。”魏晋时常将“果、布”释为龙眼、荔枝、葛布等物。近现代以来,韩槐准等学者则将“果、布”考证为来自南洋的龙脑香,“果、布”为“果布婆律”之简称,是马来西亚语龙脑香(Kapur-barus)的音译,龙脑香也称“固不(布)婆律”。

摘自《中国香文化》

———期待与您香遇《沁缘香道》

明窗延静书,默坐消尘缘;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香

更多精彩内容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hexianga.com/shxzpjs/9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