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二十四节气《论衡》曰:“云雾,雨之征也,夏则为露,冬则为霜,温则为雨,寒则为雪,雨露冻凝者,皆由地发,非从天降。”时光匆匆,一转眼又到了霜降的节气。中国古人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此时豺这类动物开始捕获猎物过冬;树叶都枯黄掉落;冬眠的动物也藏在洞中不动不食进入冬眠状态中。

霜降

(原创诗)

柿果染霜红,归叶雨连冬。

空山云眠早,追月舞银龙。

如果说季节用味道来形容,那么秋季一定是桂花香,尽管所有人都说这个秋季过于短暂,但是还是迎来了桂花开放,依旧能闻到秋天的专属味道。

桂花的味道不仅可以“闻”,还可以“尝”,桂花飘香的时候不少人喜爱用桂花做一些吃食,比如用来作为菜品的配料,或者亲手做一份广寒糕或桂花酒酿圆子,让桂花在这个秋季增添一点有趣的灵魂。

暮秋香事亦须与节气相符。霜降时节气温昼夜温差增大,早晚寒凉。养生宜减苦增甘,补肝益肾,助脾胃,养元和,以御初寒。故霜降用香以甘润清幽为宜。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这是李清照对桂花的赞美。天然香花中以桂花最为甜润、沁人心脾。桂花又称岩桂,古时亦称木犀,性温味辛,具有健胃平肝、清香提神的功效。因此,在桂花盛开的季节可以制一款木犀香。

《陈氏杳谱》卷三中载有以桂花命名的香方八个,其中配方中含有桂花的有六个。单用一味桂花加蜂蜜的香方有二。

其一

“采木犀未开者,以生蜜拌匀,不可蜜多,实捺入瓷器中,地坑埋窨,愈久愈奇。取出于乳钵内研匀成饼子,油单纸裹收,逐旋取烧。采花时不得犯手,剪取为妙。”

其二

“日未出时,乘露采取岩桂花含蕊开及三四分者,不拘多少,炼蜜候冷拌和,以温润为度,紧入不津瓷罐中,以蜡纸密封罐口,掘地深三尺,窨一月或二十日,用银叶衬烧之。花大开即无香。”

其他的桂花香方中分别加入了檀香、沉香、龙脑、茅香、丁香、金颜香、麝香、腊茶、苏合香、冬青子、黑笃耨香等。

其中配方较为复杂的是“吴彦庄木犀香”。据明周嘉胄《香乘》记载,此方来源于宋代官方香谱《武冈公库香谱》,其方为:“沉香半两、檀香二钱半、丁香十五粒,各为末,脑子少许,续入同研。金颜香三钱别研,不用亦可。麝香少许,入建茶清研极细。木犀花五盏,已开未离披者,次入脑麝同研如泥。右以少许薄面糊入所研三物中,同前四物和剂,范为小饼,窨干如常法爇之。”

配方较为简单的是“桂花香”,方中仅用了桂花与冬青子两味香料,“冬青树子、桂花香即木犀。右以冬青树子绞汁与桂花同蒸,阴干,炉内爇之。”同方在《香乘》中记载得更为详细:“用桂蕊将放者,捣烂去汁,加冬青子,亦捣烂去汁。存渣和桂花合一处作剂,当风处阴干,用玉片蒸,俨是桂香,其有幽致。”

这些宋代桂花香中,以此香方既简便又有幽趣,桂花与冬青子在江南地区几乎不用花钱到处都有。冬青又名女贞子,结子期与桂花差不多同时,冬青子味窜而气劲,极清烈。和香可以发香,增加香的扩散力,但在和香中的比例不能大。因此,在古代香方中使用冬青子须先去汁亦是为了减少冬青子的浓烈度。

木犀香

香材:木犀、沉香、檀香、茅香。

制法:诸香材研成粉末,取半开的桂花择去花蒂,研磨成泥,搅拌成剂,放入石臼中,捣千百下后取出,搓制成等量大小的香丸或香饼,窨藏月余,可焚之。

香韵:香气甘润甜腻,沁人心脾,闻之可健胃平肝、清香提神,适宜暮秋香事。

“雪舟不肯半涂回,直到荒林意盛哉。

篱菊苞时披宿雾,木犀香里绝织埃。”

月明云散,水边林下,

西风徐来,满怀木犀,

与友人举杯畅聊,食广寒糕,闻木犀香,

手中亦可把玩一串木犀香珠,岂不逍遥快哉?

↓↓点击视频,获得更多精彩↓↓

清源書屋

温馨提示: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内容参考《廿四香笺》,旨在分享中国香事文化,推广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点击“阅读原文”可进入清源書屋的小店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hexianga.com/shxzpjs/9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