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爱香满衣
“ 当我还是少女的时候,住在一个三面环水的古老城市里,每到春夏季节,就有妇人采了黄角兰、茉莉或栀子花踏着青石板,走街串巷的叫卖。 每每见到,总会买三五朵,别在上衣的扣眼里,一低头就能闻到那淡淡的香味,沁人心脾。晚上睡觉把花放在枕头上,第二天早上,头发里就都是淡淡的花香味。而茉莉花是我最钟爱的,后来也在家里养茉莉花,到了开花的季节,回家打开门的一瞬间,满屋都是茉莉花的香味,沐浴其中,心神舒畅。 ”嗅觉 是我们所有的感官中记忆最长久的 而对香味的记忆 大多数会和某些人或某些事缠绵在一起 比如儿时院子里那棵桂花树,感觉整个秋天都被桂花的香气笼罩,所以我的童年是桂花味的;比如那年冬天,和她的第一个拥抱,从她身上散发出的若有若无的淡淡兰香…… 国色天香古人在用香方面,比今天的我们讲究多了。 所谓“国色天香”,光有美丽的容貌还不够。传说西施长得十分水灵,而且身上还有令人着迷的香气。 红楼梦里的女子,都有属于自己的香气。可卿的卧室里洋溢的是一股“甜香”,令宝玉欣然入梦,神游了一回太虚幻境;黛玉的窗前飘出的是一缕“幽香”,使人感到神清气爽;宝钗的衣袖中散发的是一丝“冷香”,闻者莫不称奇。宝钗所住的蘅芜苑,更是有数十种香草。 “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亦香”,真正是红楼梦里的“香女子”。 香从何处来古代女子身上的香气从何而来呢? 这离不开古人常用的一件香具——熏笼。只要是有足够能力追求“生活品质”的人,在使用被褥前,都讲究要“浓熏绣被”,因此,富贵人家都必备熏笼,专门为衣服、被褥熏香。 我们今天或许以为,熏衣,就是在香炉内点上香,扣个熏笼,铺上衣服。古人追求焚香的境界,要尽量减少烟气,让香味低回而悠长。 宋人洪刍所著《洪氏香谱》中记有“熏香法”,可知彼时的精细过程:首先在熏笼的下面放置一大盆热水,然后把待熏的衣裙摊开,平展于笼顶上,让热水冒出的蒸汽洇润衣服,由此使得织物能够更好地吸附香气。接下来,将一只香炉置放在水盆之内,燃炭焚香,再扣合熏笼,铺开衣裙,正式开始熏衣程序。之所以如此,是要让熏笼内始终保持湿润度,这样才能避免衣服染上烟火的焦味。 衣裙经充分熏香之后便从熏笼上撤下,但还需折叠整齐,放入衣箱静置一夜,如此,衣香能延续数日。 “御纱新制石榴裙,沉香慢火熏”,“藕丝衫子柳花裙,空着沉香慢火熏”,与其说熏的是衣衫裙裳,不如说是女孩子那份爱美的小心思。 六味熏衣方熏香并非女性的专享,男性也一样喜欢衣香撩人。相传“荀令君至人家,坐席三日香”。荀彧爱香成痴,身上香气百步可闻。 北宋最香的男人梅询也是一个逐香之夫,人称“梅香”。每天早上出门之前,梅询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焚两炉香,把官袍展开,覆盖在香炉上。然后把长袖聚拢起来,不让香气散去。等到了办公室坐下,梅询把袖子展开,整个办公室都充满着好闻的香味。 竹林七贤嵇康的遗世之作除了广陵散,还有绝尘香。绝尘香是历代文人雅士所喜爱的香品之一,香气清雅,焚之有绝尘离俗之感。嵇康曾著《养生论》,他继承了老庄的养生思想,越名教而任自然。绝尘香反映出嵇康很多理念,香讲究“和”,亦能使人“和”,与五脏六腑和,与天地阴阳和,是养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角色。 葛洪撰写的《肘后备急方》中有许多用香料治疗疾病的方法,比如香薰法、香熨法、香囊佩戴法、香枕法、香粉敷面扑身法等,其中还记有一方“六味熏衣方”:沉香一片、麝香一两、苏合香(蜜涂微火炙,少令变色)、白胶香一两。捣沉香破如大豆粒,丁香一两亦别捣,令作三两段,捣余香讫,蜜和为炷,烧之。若熏衣着半两许,又藿香一两,佳。不但衣服穿戴时香气袭人,而且还具有醒目提神、舒缓情绪、放松身心的功效。 和音听香古人生活的清雅和清逸,真是让人羡慕不已。“窗帘翠映,奇书万卷,灯火五更鸡”,“秋朝采菊,暗香盈袖,赋得‘去来兮’”,如今虽然我们不可能梦回古朝,但我们的小环境还是可以用心打造的。“立影尘世,清雅百合”,燃一炷香足以满室弥散,久久不绝。经常熏香品香,不但居室、衣服和身体会带有淡淡的持久的香味,心灵也会平和安定、清透馨香。 香,和音乐一样,可以抚慰心灵。无论你是欢喜了、忧伤了、愉悦了、落寞了,抑或只想淡淡的安静着,总有一种属于你的香味,能直达内心深处,触碰到你最真实柔软的地方。或许属于你的那款“私人定制”香,就在正安的香道课堂上。 11月24日,一起来做香吧! 等你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的香道知识。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hexianga.com/shxzpjs/1119.html
- 上一篇文章: 一个盖碗,暗藏着玄机,林妹妹亲自示范如何
- 下一篇文章: 降温天警惕心脏病趁冷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