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眼不识泰山是一句常用的俗语,尽管意思大家都懂,但也有很多人并不知道他的出处和来历。

这要从鲁班说起。相比起阿基米德在公元前多年发明的抛石机等实用攻防战具,公元前年左右的鲁班早就发明了可以在天上飞三天三夜的木鹊,其他发明更是不胜枚举,也足以窥见先人的聪明与智慧。

鲁班,(公元前年—公元前年),春秋时期鲁国人,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鲁班的名字已经成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

扶风歌

魏晋刘琨

南山石嵬嵬。松柏何离离。

上枝拂青云。中心十数围。

洛阳发中梁。松树窃自悲。

斧锯截是松。松树东西摧。

特作四轮车。载至洛阳宫。

观者莫不叹。问是何山材。

谁能刻镂此。公输与鲁班。

被之用丹漆。熏用苏合香。

本自南山松。今为宫殿梁。

这是刘琨对鲁班这位能工巧匠的赞叹,也是对南山松成为宫殿栋梁的感慨,本自南山松,今为宫殿梁……

当然,鲁班也不是万能的。传说鲁班为楚国的水军发明了“钩”和“拒”,当敌军处于劣势时,“钩”能把敌军的船钩住,不让它逃跑;当敌军处于优势时,“拒”能抵挡住敌军的船只,不让它追击。楚军有了钩、拒后,无往不胜,鲁班也无愧为军工专家。一天,鲁班借此向墨子夸耀。一向反战的墨子说,“我是用爱来钩,用恭来拒。你用钩钩人,人家也会钩你;你用拒拒人,人家会用拒拒你。你说‘义’的钩拒,难道不比‘舟’的钩拒强吗。”鲁班无言以对。

鲁班曾做云梯助楚国攻宋,墨子前来阻拦出兵,在楚王宫中以衣带为城,以竹片为器,与鲁班相斗,鲁班的攻城器械都用尽了,墨子的守城办法还有余,最终鲁班心服口服,而楚王也放弃攻宋。

至于俗话“有眼不识泰山”,更有一段典故。

木匠的祖师爷是鲁班,手艺巧夺天工,可就是这样一位高人,也有看走眼的时候。鲁班招了很多徒弟,为了维护班门的声誉,他定期会考察淘汰一些人,其中有个叫泰山的,看上去较为笨拙,手艺长时间也没什么长进,于是鲁班将他扫地出门。几年后,鲁班在街上发现许多做工精良的家具,很受人们欢迎。有人在一旁告诉他:“就是你的徒弟泰山啊。”鲁班不由感慨地说:“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汉代一位无名氏也写过一首诗。

四坐且莫喧

汉无名氏

四坐且莫喧,愿听歌一言。

请说铜炉器,崔嵬象南山。

上枝似松柏,下根据铜盘。

雕文各异类,离娄自相联。

谁能为此器,公输与鲁班。

朱火燃其中,青烟扬其间。

从风入君怀,四坐莫不叹。

香风难久居,空令蕙草残。

公输与鲁班的精巧,也都是暂时的,因为香风难久居,空令蕙草残……

千元千字诚征国学经典美文

联系方式: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hexianga.com/shxzpjs/10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