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

在李白的诗中,香雾烟气从博山炉的孔隙中袅袅升腾弥漫,缭绕的缕缕青烟,好似如梦似幻的仙境一般。

博山炉又叫博山香炉、博山香薰、博山薰炉等名,是中国汉、晋时期民间常见的焚香器具。

汉代画像石中的博山炉

汉代绿釉博山炉

博山炉的出现,与香料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西汉之前,人们将薰香草或蕙草放置在豆式香炉中直接点燃,虽然香气馥郁,但烟气很大。

汉代绿釉陶山炉

汉武帝时,南海地区的龙脑香、苏合香传入中国,并将香料制成香球或香饼,下置炭火,用炭火的高温将这些树脂类的香料徐徐燃起,香味浓厚,烟气较小,继而出现了形态丰富的博山炉。

汉代彩绘陶博山炉

博山炉的设计,是由层层交叠的山峦而成,上面有盖,盖高而尖,上面镂雕峰峦、云气,象征着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的意境。炉底的盘中注入水,使部分烟尘被水吸附,沉于盘中,减少了烟气的污染。

晋代青釉瓷博山炉

当将香料置于炉腹内燃烧时,香烟的烟气不同于一般香炉直接向上,而是利用层层交叠的镂空山形缓缓散出,形成像山岚的形状,之后再袅袅上升,如同仙境的感觉。

唐青釉博山炉

南朝随着佛教的传扬与兴盛,博山炉普遍以莲瓣纹装饰,逐渐转变为佛教礼佛的供养物,许多地方的窑口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从以前的粗犷逐步走向精致。

隋绿釉印莲瓣蟠龙托博山炉

进入隋唐,制瓷技术得到空前发展。尽管博山炉的造型典雅别致,装饰考究,但到后期却逐渐失去了最初的形象。

唐青釉博山窑

宋代以后的博山炉已逐渐远离人们的视野,开始出现半圆香熏和无盖三足炉,那个曾经烟雾缭绕了一千多年的海上仙山,也永远留在了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之中。

本文转载自网络,侵权必删!

——

元素网自己的拍卖就在——

元素艺拍

敬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hexianga.com/shxzpjs/10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