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的七次航海之旅,是和平之旅、探索之旅和文化之旅,而中医药就是其文化之旅中的受益者和贡献者,郑和及他的船员们对中医药在这一时期的交流和发展功不可没。

01

有益于中医妇产医学在东南亚及非洲沿海地区的传播和应用

享誉沪港

对中医药历史颇有研究的名中医陈存仁先生

在其晚年写了一本书一《被误读的远行》

这本书有一大鲜明的特点

就是陈存仁先生以中医学家特有的视角

来扫描郑和下西洋的这段历史

比如,他在书中提到

在郑和率领的大明船队里面

有一类人群比较有意思

那就是“稳婆”

“稳婆”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接生婆

郑和每到一处

总要设帐施诊给药

还教导当地土人如何接生

了解郑和下西洋这段历史的人大都知道

郑和自己是个太监

而船队上几乎清一色的男性船员

他带稳婆到底是干什么呢?

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

当时大明王朝不单是国富民强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

那就是在当时的世界各国中大明帝国的人口数量

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

这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了

中医学特别是中医妇产医学

对保持当时大明王朝人口持续增长

以及健康繁衍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与此相对应的是

当时东南亚及非洲沿海各国和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生活健康水平都比大明王朝低了一大截

所以我们就很容易理解

大明船队中的稳婆下西洋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就是传播中医妇产医学

从目前来看

其文化意义也远远大于其政治意义

从这个角度讲

郑和下西洋在客观上是有益于促进中医妇产医学

在东南亚及非洲沿海各国和地区的传播与应用的

2

对中医食疗学在古代航海医学中的应用和发展做出有益探索

据史料记载

为了保障船员的身体健康和航海任务的顺利完成

郑和每次下西洋都配备了余名

医官、医士和药士

平均每只船上设有2一3名保健人员

在郑和下西洋的半个世纪之后

西方的航海事业蓬勃发展

但是外国的船员在远航时却饱受败血病的困扰

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看

这是由于船员远离陆地

很久不能吃到蔬菜

没能及时补充相关维生素才患上败血病的

而我们在郑和的《航海日记》里

却几乎找不到他的船员遭受同样困扰的文字记载

据史书记载

郑和船队远航前会带上豆子

在船上泡发豆芽吃

所以没有患因维生素不足而导致的疾病

豆芽在我国自古就有“种生”的美誉

李时珍在其所著的《本草纲目》里对豆芽有这样

记载:唯此豆芽白美独异

食后清心养身

具有“解酒毒、热毒,利三焦”之功

在有些中医典籍中

更是将豆芽列为益寿食物的榜首

3

对中药材种类的补充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史书记载

郑和率领的大明船队

在苏门答腊内陆及印度尼西亚其他岛屿的森林中

带回了一些珍贵的树脂

如樟脑、乳香等

在苏门答腊活火山周围带回了质量上乘的重要药材硫磺

此外还有犀牛角、大风子油、胡椒、丁香、豆蔻、木香、苏合香、安息香、沉香、燕窝等,也大量被随船医生列入药材

凡郑和手下所采集到的药草

马上在船上加工处理以保持其功效

便于保存和使用

这些药材中很大一部分被后世广泛运用于中医临床

而且影响颇为深远

比如

在清代名医陈士铎所著《洞天奥旨》卷八中

就有对治疗瘰疬病的特效方剂樟脑丹的记载

郑和不但带回了海外大量道地药材

还非常重视这些药材的种植与培育工作

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结束后

带回了很多海外奇珍

其中就包括不少异国草药

他命人在南京狮子山麓静海寺、牛首山等地栽种

加以繁衍

李时珍也曾到静海寺研究郑和带回来的各国花草

以完善和充实《本草纲目》的内容

4

提升了中医药在海外的影响力

郑和七下西洋

不但提升了大明王朝

在东南亚及印度河沿岸各国和地区的影响力

也提升了中医药在海外的影响力

以马来西亚为例

中医、中药传入马来西亚的历史可谓相当悠久

从与郑和同行的

匡愚医士所著《华夷胜览》中可见一斑

郑和舰队的到来

不仅拉近了中国和马来西亚之间的距离

同时也将优秀的中华文化和奇珍异宝带到那里

其中就包括了珍贵的中药材

当时随行的医官除了到处施医赠药外

还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

搜集各地药物

炮制成中药

不但充实了中医中药的宝库

也将中医中药的知识和技术传承到马来西亚

此后

中医在东南亚及印度河流域的流传和发展连绵不息

(本文转自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hexianga.com/shxhxcf/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