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气为什么能治心与脾的病
白癜风早期症状 http://www.bflvye.com/m/古中医,以香味疗疾,由来以久!林稹的诗《冷泉亭》中有很美的诗句:一泓清可沁诗脾,冷暖年来只自知。流出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成语“沁人心脾”是指美好的事物给人清新的感受。而这种感受,也蕴含着中医文化的智慧。有一类芳香型中药。比如苍术、山奈、白芷、菖蒲、麝香、苏合香、冰片、牛黄、川芎、香附、辛夷等,都具有芳香的气味,大多数属温热性药物,适宜于阴寒病证,有芳香解表、芳香化湿、芳香温里、芳香理气、芳香活血、芳香开窍的作用。在治疗外感风寒时就会用到细辛,发挥它的芳香解表作用。治疗胃气不舒时,会用到陈皮,那是发挥它的芳香理气作用。治疗某些心脏病时,会用到苏合香,那是发挥它的芳香开窍作用。治疗一些寒证时,会用到丁香、肉桂,发挥其芳香温里的作用。治疗鼻子的疾病,会用到辛夷花。四川绵阳与江油交界处的药王谷,种满了辛夷花。树龄最大的有四、五百年,每年清明前后,数千株辛夷花树竞相怒放,漫山花开,颜色由白到粉、由粉到紫,由紫到红,如诗如画,依山成势,形成壮观的高山花海奇观。游客来此,闻着这里的空气,都是养生,因此,药王谷也成为著名的养生度假景区。古人喜欢佩戴香囊,囊中的药材配方多样,既是文化的美物,也是祛邪与防病的良药。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1月24日发布《甘肃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推荐的中药香囊用于防治新冠肺炎。基本方为:藿香15-30克、佩兰15-30克、冰片6-9克、白芷15-30克。上述药物制粗散,装致密小囊,随身佩带。芳香类中药还有一个最大特点:它们大多数归于脾经、胃经,少数归于肝肺经。张景岳在《类经》里指出“天以五气食人者,臊气入肝,焦气入心,香气入脾,腥气入肺,腐气入肾也。地以五味食人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也。”意思是芳香甘甜的气味,最先被脾感知。所以中医有句老话说:芳香醒脾。芳香的事物能使脾从困顿中清醒过来,感觉舒爽。但为什么要说沁入“心”脾呢?因为,心藏神,主神明,是意识产生的主要脏器。脾对芳香的美好感受,需要心来表达和实现,同时,“香”能通心窍散邪,能透能开,开窍醒神。中华的汉字,蕴藏着天地大道的智慧,由此可见一斑。尽管芳香药材能够滋养心脾,但也不能过度使用。过去有一个富家千金,四肢瘫软,不能动弹,多方医治无效。最后请了一位葛太医来,太医看过病人后,叫家人挖个深坑,将女子放入其中。第二天,女子就从坑中走了出来。问葛太医缘何这样治病。葛太医说,这女子平日喜爱香味脂粉,使用过多,大量香气入脾,日久使脾受损,运化失常,因为脾主四肢肌肉,致女子四肢无力运动。把女子放入坑中,坑里的湿气将芳香的气味稀释淡化,脾恢复了功能,女子的病也好了。夏天,最容易出现湿困脾土的症状,所以,夏天有香味的花也特别多,天赐美物用于对治季节性的不适。许多人佩戴黄桷兰,桅子花,茉莉花,或者在室内插一支百合花,养一盆兰花,不仅是雅事一桩,也是养生妙法。芳香与诗意兼具的桂花养生法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hexianga.com/shxhxcf/5358.html
- 上一篇文章: 每日一练中药815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