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颈椎病是国内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痛苦大。该类病的一般治疗方法是口服药物、理疗、手术、贴剂,但存在治疗时间长、痛苦大、花钱多、疗效不明显的特点。而“三香化瘀膏”的问世,解决了这些难题,其是针对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颈椎病引起的疼痛而研制的外用软膏剂药品,具有活血化瘀、散寒祛湿、芳香化浊、理气止痛、消肿止痛等作用。

三香化瘀膏具有如下特点:

1、配方的独特性:中医认为“痛则不通,不通则痛”,而不通是由于外受风邪或热灼营血或寒湿阻滞以及跌打损伤等引起瘀血阻络或寒湿阻络,治则活血化瘀、行气祛湿。本方注重用乳香、没药、川芎。乳香功擅活血伸筋,没药散血,二药相需为用,可增强活血之功。川芎辛香行散,温通血脉,即能活血化瘀,以通经络,又能行气开郁而止疼痛。人体气血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故本方使用活血化瘀药时,配合行气药,以增强行血散瘀的作用。病邪入络,血凝气滞,需配木瓜、白芷舒筋活络、化湿止痛,配温里药丁香温里散寒、燥湿。采用冰片等芳香开窍之药配合使用,协同作用,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2、工艺的科学性:传统中药膏多半熬制而成,在加热过程中一些中药的有效成分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蒸发。而三香化瘀膏生产工艺是对十五味中药根据其特性、作用分别采取蒸馏(挥发油)、提取浓缩(提取流浸膏)和粉碎加工的办法,保留中药有效成分,再配合现代赋形剂,使膏体突破传统的水油分离的状态,形成了目前独特工艺的水溶性和油溶性合二为一的混合体,使高浓度的有效药物成分,能够快速的透过皮肤表层的屏障、脂肪层的阻隔、筋膜层的屏蔽、肌肉层的包裹,直达病灶,消除病症,解除患者的痛苦。

3、剂型的独特性:市面上的膏药属橡胶膏和巴布膏和贴剂,而三香化瘀膏属软膏剂。它是外用制剂,发明专利产品,就其工艺和使用方法,应属于自己独特的剂型。

4、标准的严格性:因其属软膏剂,对其进行定性、定量、装量、粒度、微生物、含量等检查,此检查标准是国内目前膏药检查中绝无仅有的高质量检验标准。

5、超强的穿透性。本产品含内芳香类药材,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有利于药物在短期内起到好的效果,结合其水、油混合体,使高浓度的有效药物成分,能够快速的透过皮肤表层的屏障、脂肪层的阻隔、筋膜层的屏蔽、肌肉层的包裹,直达病灶,消除病症,快速的解除患者的痛苦。

6、剂量的合理性:每贴25克的大剂量,通过药效学实验证明,高剂量明显能延长镇痛时间,并且十分钟内疼痛症状减轻,持续作用时间长,疗效持久。

7、疗效的优越性:经临床使用和专家签定,三香化瘀膏对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骨质增生临床治愈率达97%,总有效率达99%,见效快,24小时内即见效,它具有活血化瘀、散寒祛湿、芳香化浊、理气止痛、消肿止痛、改善微循环等作用。

十五味中药材介绍

1.乳香:辛、苦,温。1.跌打损伤、疮疡痈肿。乳香辛香走窜,入心、肝经。味苦通泄入血,既能散瘀止痛,又能活血消痈,祛腐生肌,为外伤科要药。治跌打损伤,常配没药、血竭、红花等药同用。治痈疽、瘰疬、痰核,肿块坚硬不消,可配没药、麝香以解毒消痈散结。2.气滞血瘀之痛证。本品辛散走窜,味苦通泄,既入血分,又入气分,能行血中气滞,化瘀止痛;内能宣通脏腑气血,外能透达经络,可用于一切气滞血瘀之痛证。治风寒湿痹,肢体麻木疼痛,常与防风、当归等同用。

2.麝香:辛、温。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用于热病神晕,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经闭,癥瘕,难产死胎,心腹暴痛,痈肿瘰疬,咽喉肿痛,跌扑伤痛,痹痛麻木。1.闭证神昏。麝香辛温,气极香,走窜之性甚烈,有很强的开窍通闭、辟秽化浊作用,为醒神回苏之要药。可用于各种原因所致之闭证神昏,无论寒闭、热闭,用之皆效。用治温病热陷心包,痰热蒙蔽心窍,小儿惊风及中风痰厥等热闭神昏,常配伍牛黄、冰片、朱砂等,组成凉开之剂,如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至宝丹(《和剂局方》)等;因其性温,故寒闭证尤宜,治中风卒昏,中恶胸腹满痛等寒浊或痰湿阻闭气机,蒙蔽神明之寒闭神昏,常配伍苏合香、檀香、安息香等药,组成温开之剂,如苏合香丸(《和剂局方》)。2.疮疡肿毒,瘰疬痰核,咽喉肿痛。本品辛香行散,有良好的活血散结,消肿止痛作用,用治上述诸症,内服、外用均有良效。用治疮疡肿毒,常与雄黄、乳香、没药同用,如醒消丸(《外科全生集》),也可与牛黄、乳香、没药同用,如牛黄醒消丸(《外科全生集》);用治咽喉肿痛,可与牛黄、蟾酥、珍珠等配伍,如六神丸(《中药制剂手册》)。3.血瘀经闭,癥瘕,心腹暴痛,头痛,跌打损伤,风寒湿痹。本品辛香,开通走窜,可行血中之瘀滞,开经络之壅遏,而具活血通经、止痛之效。用治血瘀经闭证,常与丹参、桃仁、红花、川芎等药同用;若癥瘕痞块等血瘀重证,可与水蛭、虻虫、三棱等配伍,如化癥回生丹(《温病条辨》);本品开心脉,祛瘀滞,为治心腹暴痛之佳品,常配伍木香、桃仁等,如麝香汤(《圣济总录》);治偏正头痛,日久不愈者,常与赤芍、川芎、桃仁等合用,如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麝香又为伤科要药,善于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治跌仆肿痛、骨折扭挫,不论内服,外用均有良效,常与乳香、没药、红花等配伍,如七厘散(《良方集腋》)、八厘散(《医宗金鉴》);用治风寒湿痹证疼痛,顽固不愈者,可与独活、威灵仙、桑寄生等同用。4.难产,死胎,胞衣不下。本品活血通经,辛香走窜,力达胞宫,有催生下胎之效。治难产、死胎等,常与肉桂配伍,如香桂散(《张氏医通》);亦有以本品与猪牙皂、天花粉同用,葱汁为丸,外用取效,如堕胎丸(《河北医药集锦》)。

3.丁香:辛、温。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

4.没药:苦、平。散血去瘀,消肿定痛。治跌损,金疮,筋骨,心腹诸痛,癥瘕,经闭,痈疽肿痛,痔漏,目障。

5.当归:甘、辛、温。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6.川芎:辛、温。活血行气,怯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7.红花:辛、温。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癥瘕痞块,跌打损伤,疮疡肿痛。

8.防风:甘、辛、温。解表祛风,胜湿,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9.血竭:甘、咸、平。祛瘀定痛,止血生肌。用于跌扑折损,内伤瘀痛;外伤出血不止。

10.白芷:辛、温。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肿痛。

11.细辛:辛、温。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咳喘。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1)发散风寒:用于风寒感冒或风寒所致的头痛,可配麻黄、藁本。(2)温经止痛:用于寒邪入络之肌肉关节痛。(3)温化寒痰:用于稀痰壅盛的慢性支气管炎。(4)宜通肺窍:用于鼻炎、鼻窦炎。

12.木瓜:酸、温。平肝舒筋,和胃化湿。用于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重疼痛,吐泻转筋,脚气水肿。

13.赤芍:苦、微寒。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

14.冰片:辛、苦、微寒。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用于热病神晕,惊厥,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目赤,口疮,咽喉肿痛,耳道流脓。1.闭证神昏。本品味辛气香,有开窍醒神之功效,功似麝香但力较弱,二者常相须为用。冰片性偏寒凉,为凉开之品,更宜用于热病神昏。治疗痰热内闭、暑热卒厥、小儿惊风等热闭证,常与牛黄、麝香、黄连等配伍,如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若闭证属寒,常与苏合香、安息香、丁香等温开药配伍,如苏合香丸(《和剂局方》)。冰片与麝香同为开窍醒神之品,均可用治热病神昏、中风痰厥、气郁窍闭、中恶昏迷等闭证,然麝香开窍力强而冰片力逊,麝香为温开之品,冰片为凉开之剂,但又常相须为用;二者均可消肿止痛、生肌敛疮,外用治疮疡肿毒。但冰片性偏寒凉,以清热泻火止痛见长,善治口齿、咽喉、耳目之疾,外用有清热止痛、防腐止痒、明目退翳之功;麝香辛温、治疮痈肿毒多以活血散结、消肿止痛功效为用。

15.樟脑:辛、热。心腹胀痛、脚气、疮疡疥癣、牙痛、跌打损伤。

                







































口碑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哪里的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hexianga.com/shxgyzz/4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