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两用之藿香
每至炎炎夏日,不但酷热难耐,而且暑湿困乏,人贪图寒凉反为风寒所伤而出现夏季感冒。 此时有一味药物或者以这味药物为主的中成药就十分常用且有效,甚至成为夏季防暑、治疗中暑的专用药,那就是藿香以及藿香正气制剂。 每年的夏季藿香正气制剂成为中医医生最为常用的处方,故有“藿香正气散,一天开到晚”之戏称。真可谓是一味藿香成就了藿香正气制剂,而藿香正气制剂则大大提振了藿香的名声。 No.1 藿香之药名 藿香作为药用最早记载于《名医别录》,在历代应用中,藿香有不少别名,除藿香外,尚有“合香”“合熏香”“广藿香”“枝香”等名称。虽然名称各异,但始终不离“香”字。 01 藿香、广藿香 《本草纲目》日:“豆叶为藿,其叶似之,而草味芳香,故曰藿香。”可见藿香既反映了藿香的药用部位、药用形态,而且也体现了藿香的药性特点。藿香原产于越南南部,后于广东栽培,故名广藿香。 02 枝香 体现了藿香的种植方法,即藿香不生花穗,用插枝法种植成活而名。 03 合香、合熏香 反映了藿香的香味特性。“合香”主要明确了藿香的香味与苏合香相似,而“合熏香”则反映了其芳香之气味的特性,因其香微熏而名。 二 藿香之食用 藿香因其芳香之性而得名,也因其芳香之性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特别是在饮食中的食用。 应用形式多样,包括茶饮、小吃、点心以及菜肴等,特别是在夏季,其在茶水饮料中的应用最为广泛,有一定的预防中暑的作用。同时,藿香又可与荤腥食品同用以去腥除味保鲜,亦可用于煮稀饭食用以调理脾胃。 藿香除了在饮食中应用以外,也可以将藿香随身佩戴,品闻其芳香之性,作闻香之用。在民间也有以藿香的芳香之性用于驱虫防疫之用。 三 藿香之药用 藿香气味芳香辛烈,性质温和,为辛而微温之品,归于脾胃肺经,具有芳香化湿、发表解暑、和中止呕的功用,主要应用于以下几点。 01 湿浊困脾 这是藿香最为主要的功用,与脾的生理特性有关。脾居中州,主运化,喜燥恶湿,脾失健运则水湿储留,导致内湿困脾;同时,脾喜燥恶湿,而湿喜困脾,尤其是湿浊之邪尤喜犯脾而致脾失健运,出现食欲不振、口中黏腻、四肢倦怠、上吐下泻等。 对其治疗的关键在于恢复脾的运化功能,只有祛除湿邪才能真正使脾的运化功能正常。藿香气味芳香入脾,能醒脾悦脾,非常契合湿浊困脾的病证。 02 外感暑湿 其实外感暑湿的范围较为广泛,从字面上讲,夏季感受外邪而致病的皆可认为是外感暑湿,包括感冒、中暑、暑湿困脾等。 (1)夏季感冒。感冒一年四季皆发,区别于其他季节的感冒,夏季感冒有其十分鲜明的特色,主要与病因有关。 夏季艳阳高照,暑气逼人,使人感到酷热难耐;暑性开泄,汗孔打开,而贪图寒凉,饮冷吹风受寒;暑多夹湿,而出现暑湿伤人。因此,夏季的感冒是一个既有暑热又有风寒并有湿邪,多种不同病邪共同作用于人体的综合症,其特点在于既有暑热伤津耗液又有风寒伤卫损阳并有暑湿困倦于人,既作用于肺卫又影响到肠胃。 出现发热而身热不扬,恶寒而汗出,口干而口黏,食欲不振甚则吐泻交作,尤其是在开始阶段,部分患者以肠胃失调为主要表现而被误认为是胃肠道疾病。夏季感冒俗称阴暑证,在治疗上既当发散风寒又应解暑化湿,既当治疗肺卫又应调理肠胃,藿香为不二之选。藿香味辛发散,性温散寒,气味芳香化湿,透散暑气、宣畅肺气、运脾和胃,可谓是全面治疗夏季感冒。 (2)中暑。从理论上讲,藿香能用于中暑的治疗,但由于中暑患者多为急症,有长时间在暑热高温下工作、活动的过程,出现以高热、昏厥为主要表现,一旦发医院急诊。因此,在现代的医疗条件下,应用藿香治疗中暑的意义不大,其主要意义在于对中暑的预防性治疗。 (3)暑湿、湿温证。暑湿与湿温的性质都是湿热之邪,之所以分开主要还是由于季节性的问题,即夏季的湿热病证称之为暑湿,而其他季节尤其是春季的湿热病证称之为湿温。主要表现为身热不扬、头昏身重、胸脘痞满、恶心欲吐、食欲不振、四肢倦怠以及大便泄泻、舌苔秽腻等,许多症状与脾胃湿热类似。藿香辛而微温,芳香辟秽、宣透化湿,可用于治疗暑湿、湿温病证。 03 胃肠功能失调病证 这是藿香芳香化湿、醒脾运脾功能的进一步应用。对于脾失健运、升清降浊功能失调所引起的吐泻以及口腔异味、食欲不振,无论原因皆可用之。 因此,藿香在临床上可以广泛用于夏季感冒、其他季节的风寒感冒、急慢性肠胃炎、胃肠道感冒以及中暑防治、疟疾等病证。 最后,我还想要提醒大家,健康人生离不开日常养护,每天锁定这里3分钟,从阅读一篇有温度的健康科普开始。 来源:伍文彬大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hexianga.com/shxzpjs/8532.html
- 上一篇文章: 31种中成药组成方记忆口诀
- 下一篇文章: 从ldquo兰rdquo说起,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