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那个让人魂牵梦萦的采桑女
采桑 桑蚕业的确称得上是中国一项伟大的发明。它的出现让古代中国人在别的种族多还赤身裸体的时代就穿上了现在都算高档的丝绸制品。以至于我们很难想象,它的诞生至少已经有了五千年的历史。在诗经中描写的春秋时代,就可见采桑的场景。而后废井田,开阡陌,农桑结合,桑树多种于田间陌上,这就是陌上桑了。 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一个典型结构就是男耕女织。采桑喂蚕不需要多少体力,而是要细致和耐心,于是这份工作多由女性来承担。于是桑树就与美女有了天然的联系。《诗经·府风·桑中》写到: 爰采唐矣,沫之乡矣。 云谁之思,美孟姜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 送我乎淇之上矣。 这首诗描述了热恋中的男女在桑林中幽会的情景。女主是大名鼎鼎的孟姜女。不要误会,这位孟姜可能不是哭倒长城的那位。古诗词中的民间女子,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个名字。比如秦罗敷,也经常以民间美女的身份出现在各种诗词中。最出名的那首,也与桑有关,那就是汉乐府《陌上桑》了。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这首诗通俗易懂,不需要过多解释。前几句细致描写了秦罗敷这位采桑女子的外貌衣着。后面则通过旁观者的表现侧面描写了她的美貌是何等摄人心魄。难怪当使君看到她的时候就会有想认识她的冲动。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如果不展开联想,只看字面意思,使君也无非是邀请美女搭便车而已吧,最多也就是想认识一下。这与现在很多公子哥儿开着豪车在路上搭讪美女有什么区别呢?但如果把背景放在汉末这样的封建社会,可能意义就有所不同了。难怪罗敷要严词拒绝。 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呃,美女,你是不是反应过度了。人家只不过是想认识一下,你先是说:“这位大哥你是不是傻?”而后又详述自己的丈夫是何等尊崇,何必呢。或许人家真的是怀着一个美好的愿望呢,是你自己想多了吧。就算你有老公,也应该不介意认识几个新朋友吧,何必将人家一份热情一顿乱棍打死呢。 我非常好奇,在挨了美女这套组合拳之后,使君是怎么想的。可惜,这首诗到这里就收尾了。使君是尴尬地退缩了,还是恼羞成怒继续想办法强撩呢,只能任凭读者想象了。 自秦罗敷以后,采桑就变成了美女的必备技能,越是贤良淑德的美女,采桑的年龄就越小。另一位经常出现在诗歌中的美女,也擅长采桑,她叫莫愁。《河中之水歌》中写道: 河中之水向东流, 洛阳女儿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织绮, 十四采桑陌上头。 十五嫁于卢家妇, 十六生儿字阿侯。 卢家兰室桂为梁, 中有郁金苏合香。 头上金钗十二行, 足下丝履五文章。 珊瑚挂镜烂生光, 平头奴子擎履箱。 人生富贵何所望, 恨不嫁与东家王。 这首诗据传是南朝梁武帝做的,但我觉得不可能,因为诗中的民间色彩非常浓厚。前三句朗朗上口,以河中之水向东流起韵,介绍了莫愁女的生平,突出她聪明能干,而又嫁人生子。之后三句平铺直叙了她老公家富足的生活状态。家中穿用都是上等货色,还有各种仆人伺候着,可见衣食无忧。如果诗只到此处,只能算凡品,不足为奇。最后一句奇峰突起,瞬间来了一个大转折。原来这些都不是莫愁女喜欢的,她仍然不快乐,因为她还思念着那个住在东边的姓王的邻居。诗到此处戛然而止,又给了读者们脑洞发挥的余地了。这美女与王小哥之前发生了什么样的感情纠葛呢?当初为什么没有嫁给人家,以至于她在结婚生子之后还在反复纠结后悔呢。王家小哥知道吗?他是否也在后悔呢?想象力丰富如我,几乎可以脑补出一部情感大片来。 到这里,我们有了两位美女,以为叫秦罗敷,一位叫莫愁,都擅长采桑,都嫁得不错。不过秦罗敷面对使君的邀约非常坚定地予以回绝。莫愁则不甘于平淡的生活,暗自思念着当年的情郎。因为她们的故事比较相似,后来人难免会将她们搞混淆了。北宋文彦博也写了一首《陌上桑》,是这么说的: 佳人名莫愁,采桑南陌头。 困来淇水畔,应过上宫游。 贮叶青丝笼,攀条紫桂钩。 使君徒见问,五马亦迟留。 淇水,上宫,这说的应该是孟姜女;青丝笼、桂枝钩,这明显是秦罗敷的装备;这里的佳人怎么叫莫愁了?可见古时文人和现代歌手一个德行,为了押韵,什么都写得出来。 这样的错误,李白就不会犯。他也写过一首《陌上桑》: 美女渭桥东,春还事蚕作。 五马如飞龙,青丝结金络。 不知谁家子?调笑来相谑。 妾本秦罗敷,玉颜艳名都。 绿条映素手,采桑向城隅。 使君且不顾,况复论秋胡。 寒螀爱碧草,鸣凤栖青梧。 托心自有处,但怪旁人愚。 徒令白日暮,高驾空踟蹰。 这首诗写的大概是汉乐府那首诗之后的事情,秦罗敷因其玉颜艳冠名都,又要经常出门采桑,不免会被一些登徒浪子调戏。这时候罗敷就说啦,使君我都看不上,何况是尔等这些无名无姓的蠢人。我的芳心早有有了寄托,你们这些傻孩子还是该干嘛干嘛去吧。 如果诗只到此处,也就是简简单单描述了一个故事,只能算凡品,不足为奇。可是最后却来了这么一句: 徒令白日暮,高驾空踟蹰。 诗仙以简简单单十个字,补上了汉乐府未曾说完的故事。原来使君在被秦罗敷泼了一盆凉水后,既不曾恼羞成怒,也没有羞惭而退。而是骑着马犹疑不决地徘徊在桑林边,从白天一直等到日落。他在等什么呢?难道罗敷对他的表态还不够清晰吗?他已经全无机会,难道还心存侥幸,期望有什么样的回应?也许,他别无所求,只是这样默默看着她的影子,就已足够。造化弄人,我虽知今生不可能拥有你,但亦知我对你的感情,是真实而纯粹的。 徒令白日暮,高驾空踟蹰。 徒令白日暮,高驾空踟蹰。 ———————————————————————— 欢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hexianga.com/shxzpjs/10799.html
- 上一篇文章: 梦华录花月宴荔枝白腰青梅汤饼蟹酿金橙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