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在刷牙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一个有趣的问题:古人也刷牙吗?他们也用牙膏么?《诗经·卫风·硕人》云:“齿如瓠犀”。形容美人的牙齿如葫芦籽般洁白整齐,令人赏心悦目。而在没有牙刷牙膏的年代,爱干净的古人为了洁牙健齿除口臭,可以说是费(nao)尽(dong)心(da)思(kai)了。不然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为讨褒姒倾城一笑,万一绝代佳人露出了一口大黄牙,西周可能也不致于亡国吧!揩齿法敦煌壁画中记载了僧人刷牙的场景:蹲在地上,左手持漱口水瓶,用右手手指揩牙齿。此法在印度许多地区依旧沿用至今……但你不要小瞧了古人的智慧,随着时代的进步,古人将刷牙这件事玩出了许多新花样。含丁香从西汉时代的张骞开拓西域之后,源源不断的“洋货”就从贯通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其中就包括丁香,也叫鸡舌香。到了东汉后期,这种名贵的“口香糖”就已经是官员们必备的佳品了,据东汉儒学家应劭所写的《汉官仪》记载:

“尚书郎含鸡舌香伏奏事,黄门郎对揖跪受,故称尚书郎怀香握兰,趋走丹墀。”

可见,从这个时期开始,凡是在皇帝跟前上奏的“尚书郎”(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之人),必须在嘴里含一根鸡舌香,这样才不至于因为口臭熏倒皇上。曹操那么有钱,欲招揽诸葛亮时也只舍得五斤呀!剔牙法早在西晋就有关于“牙签”的记载,陆云在给其兄陆机的书信中有说:“一日行曹公器物,有剔齿纤,今以一枚寄兄”。意思大概是说:“兄弟,我今天在曹操那淘了件宝贝,有福同享,这根剔牙签我发快递给你了。”嚼杨柳到了晚唐时期,刷牙方法再次升级——咀嚼植物的嫩枝。用小树枝、嫩枝条来揩齿是从印度佛教传入我国后流行开的。把杨柳枝泡在水里,用牙齿咬开,杨柳枝里面的纤维就会露出来,像细小的木刷,古语“晨嚼齿木”就是从这来的。“柳枝去风消肿止痛,其嫩枝削为牙杖,涤齿甚妙。”李时珍都建议大家用柳枝刷牙,不仅能去除牙缝里的残渣,还有治疗由于上火导致的各种口腔疾病的功效呢!《华严经》还列举出咀嚼杨枝的十大好处:一消宿食,二除痰病,三解众毒,四去齿垢,五发口香,六能明目,七泽润咽喉,八唇无皴裂,九增益声气,十食不爽味。牙香粉再后来,喜爱研究各类“闲事”的宋朝文人,把吐气如兰玩出了新高度--用珍贵香材制成的“古牙膏”:沉香一两半、白檀香五两、苏合香一两、甲香一两、龙脑香半两、麝香半两,以上香料捣成粉末,用熟蜜调成糊。喏~集上述古人所用柳枝与香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牙香粉配方,一直保留在我们香缘传承人的手中,经过香材的五行配伍实验,甄选出香味与香效最佳的香方,经过上百天的窖藏,最终出品了这一款隔着包装盒都能闻到沁人心脾和香味道的“牙香粉”!香缘传承牙香粉是古方复原香方:沉香、檀香、柳枝、珍珠、黄芪等等,几十种本草香材经过炮制发酵窖藏后,天地重新赋予香的灵气,将应有的香韵与香效贡献出来。

新鲜出窖的牙香粉,每一次使用都仿佛穿越回到了前朝的某一个皇家盥洗时刻~

请移步至以下链接购买:

喜欢我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hexianga.com/shxzpjs/10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