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布的功效与作用昆布的功效

昆布,中药名。为海带科植物海带LaminariajaponicaAresch.或翅藻科植物昆布EckloniakuromeOkam.的干燥叶状体。具有消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的功效。用于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痰饮水肿。

别名:

鹅掌菜。

来源:

为海产褐藻类翅藻科多年生植物昆布的干燥的叶状体。

产地:

主产于浙江、福建。

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燥叶状体。

性味:

味咸,性寒。

归经:

归肝,胃、肾经。

功效:

消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

用法用量:

6~12g。

采集加工:

夏、秋二季采捞,晒干。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漂净,稍晾,切宽丝,晒干。

昆布的作用主治:

用于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痰饮水肿。

相关配伍:

1、瘿气结核,肿硬。以昆布一两,洗去咸,晒干为散。每以一钱绵裹,好醋中浸过,含之咽津,味尽再易之。(《圣惠方》)

2、治膀胱结气,急宜下气。用高丽昆布一斤,白米泔浸一宿,洗去咸味。以水一斛,煮熟劈细。入葱白一握,寸断之。更煮极烂,乃下盐酢豉糁姜橘椒末调和食之。仍宜食粱米、粳米饭。极能下气。无所忌。海藻亦可依此法作之。(《广济方》)

生理特性:

1、海带:多年生大型褐藻,植物体成熟时成带状,长可达6米以上。根状固着器粗纤维状,由数轮叉状分歧的假根组成,假根末端有吸着盘。其上为圆柱状的短柄,长5~15厘米。柄的上部为叶状体,叶状体幼时呈长卵状,后渐伸长成带状,扁平,长2~6米,宽20~50厘米,坚厚,革质状,中部稍厚,两边较薄,有波状皱褶。生殖期在叶状体两面产生孢子囊。

2、昆布:多年生大型褐藻。根状固着器由树枝状的又状假根组成,数轮重叠成圆锥状,直径5~15厘米。柄部圆柱状或略扁圆形,中实,长8~厘米,直径10~15毫米,粘液腔道呈不规则的环状,散生在皮层中。叶状体扁平,革质,微皱缩,暗褐色,厚2~3毫米,1~2回羽状深裂,两侧裂片长舌状,基部楔形,叶缘一般有粗锯齿。孢子囊群在叶状体表面形成,9~11月产生游孢子。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昆布生登、莱者,搓如绳索之状。出闽、浙者,大叶似菜。盖海中诸菜性味相近,主疗一致。虽稍有不同,亦无大异也。

2、《别录》:主十二种水肿,瘿瘤聚结气,痿疮。

3、《药性论》:利水道,去面肿,去恶疮鼠瘘。

药用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服。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hexianga.com/shxycjy/6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