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与香

香文化丰富多彩,在于历史上有众多的名人都乐香、好香,与香之间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这其中,尤其以修道人、文人和奇女子最为奇特,因为其本身品格不凡,因此他们与香的故事,也如香一般氤氲不绝,给中国文化增添了一种高雅不俗而又充满和谐之美的韵味。

西汉时期的卓文君是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她姿色娇美,精通音律,文采斐然。因为她有思想,有勇气,天赋和志趣又皆与众不同,所以她的人生也就充满了传奇色彩。

香井识人

《香乘》之中有“香井”条,记载了卓文君与香的一段往事,十分有趣。

卓文君闺中一井,文君手自汲则甘香,沐浴则滑泽鲜好;他人汲之则与常井等。

卓文君的闺房中有一口井,她亲手去汲水,水就甘美香甜,用来洗浴,也润泽肌肤,使人神采焕发。其他人去汲出来的水,却与平常的水没有两样。因此之故,这口井,被称为“香井”。

看来这井水也解风情,因人而异而呈现不同的样貌。香与美人,自古有说不完的故事,例如西施、杨贵妃、李清照以及寿阳公主等,这里略过不提,还是回来讲卓文君的故事。

七月半秉烛焚香问青天

卓文君是富商之女,贫穷的司马相如初见她,为其风采所吸引,于是现场弹了一首曲子表达爱意,这就是著名的古琴曲《凤求凰》。文君也钦佩相如的才华,于是当夜就背着家人去与相如相会,这就是著名的“文君夜奔”。她与司马相如结为夫妻,来到了相如位于成都的家中,发现家徒四壁,于是与相如商量,开始卖酒为生,这就是著名的“当垆卖酒”。

后来,司马相如因为文名渐显,得到汉武帝的赏识,被封为“郎”,这是相如为官的开始。据说当官后的司马相如,心也渐渐变了,想着弃文君而纳新宠,可心中又割舍不下,于是给文君写了一封十三个字的《两地书》:“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所有的数字都有了,唯独没有“亿”,也就是说对文君不再回忆了。文君读后,就给相如回了一封也全是数字开头的《怨郎诗》,诗如下: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道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不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我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尽,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焚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红胜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色未黄,我欲对镜心愈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怨郎诗》

另一说法,当时卓文君仅写了一首诗,叫《白头吟》,如今很多人小年轻男女一直在用的名句“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即出自于此。

文君后来与相如并没有分离,而是一起归隐林泉,相伴终老。

后记

西汉是中国香文化初具规模的时期,随着疆域版图的扩大,沉香、青木香、苏合香等各种香料被发现和使用,熏香风气在王公贵族之间盛行,博山炉大受欢迎,尤其汉武帝本身就是一位香的达人。

卓文君的夫君司马相如是一位辞赋大家,他以《子虚赋》而获武帝赏识,因此的官,又因《上林赋》而名满天下。而这两篇瑰丽奇伟的名篇,其中也描绘了遍地奇芳,令人神往的众香世界。例如《子虚赋》中的“蕙圃”的样貌便是:“衡兰芷若,芎藭昌蒲,茳蓠麋芜,诸柘巴苴。”

概而言之,卓文君与司马相如是一对璧人,其人格文章和爱情佳话,亦皆如香一般,醇和雅致、气味芬芳。

文字为慧通香学研究院原创,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尊重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长按上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hexianga.com/shxxzjb/5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