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多艰苦都要刷牙
“ 呦呦鹿鸣 挖个不停 ”龌龊这个词 简直是骂渣男流氓必用词语 我们来剖析一下这个词啊 龌:吃完东西不漱口满嘴发臭的状态 龊:牙齿咬合不齐整的样子 所以龌龊本意其实是 不但天生不齐 而且又从来不洗的一口牙 刚上高中的学生从来认不清现实,而且又豪情满天,壮志凌云,恨不得天天埋头书海,鏖战题阵。 所以啊,为了珍惜指缝儿中的那点儿时间,每天早上的洗漱都极其敷衍。 这时,充满智慧的人类开始挖掘他们灵活手指的潜能:用手攉攉点儿水往脸上一扑,划拉上两圈儿;再用手接抔水含在嘴里。接下来,用食指在口腔前后左右疯狂摩擦,驱散着前一日幸存于口腔温室中的残渣。 洗脸刷牙,三十秒。 再长时间,也用不了了。 “咋了?我这叫尊重传统,您不知道吗,古人都是这样刷牙洗脸的。”隔壁家的熊孩子理不直气也壮。 各位还真别说,古代有一段时间还真是这么干的。 古时候,人们喜欢各种油水足的肥嫩食品,据老探非科学猜测,古人们之所以偏爱这种连咬都不用咬的食品,应该是因为他们牙齿状况不好,所以就索性给牙齿放个假,避免刀戈兵烈动手动脚。 两千多年前,《礼记》中写到的“鸡初鸣,咸漱”是有史记载到最早的洁齿方法。 不用洁齿工具,盐水也能杀菌消毒、清除异味。如果各位探长生活过于滋润,生了口腔溃疡,这古人留下的智慧,也能起到些作用。 孙思邈祖爷爷说了,“每旦以一捻盐内口中,以暖水含,可口齿牢密。”如果老探能回到古代做个私盐贩子,一定能靠着爷爷这话发家致富。 标语就这么写:买盐送药方——我们不止是为了饭菜口感,我们的目标是没有蛀牙! 除了盐水,古人也发明了用茶水漱口的方法。 阳春三月,一两好友,一盏油灯,一顶玻璃壶。 火苗灿灿,壶嘴白烟飘然,一枚枚茶叶翻飞。 茶清,味甘,一饮而尽,一吐而出。 清新四溢,一如友情,口香情真两相宜。 为了使茶水漱口这事显得有文化,老探不惜用几根头发做代价作诗四行以营造意境。 说归说,但是还真要惊叹古人的智慧,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他们依然总结了许多生活经验,并给后人留下无形的财富。诸如茶水除臭去腥是由于含有茶多酚,预防龋齿是因为茶叶中的氟化物,还有儿茶素杀菌,减轻牙龈炎症等等。 滋溜….咕噜咕噜…噗 这盐水漱口,倒是清爽了许多。但是嘴里还是怪难受。 来口茶吧? 听说浓茶过口留香,还是膈应得慌。 唉,光漱口不行,还是要刷牙。 最早成型的刷牙器具是柳树枝。 晚唐时,将杨柳枝泡在清水里,要用的时候,就用牙齿咬开杨柳枝,里面的杨柳纤维就会支出来,好像细小的木梳齿,是很方便的牙刷。 使用杨柳枝之前,最原始的牙刷,就是手,而且最开始还需要用右手中指。 隋唐五代时揩齿法甚是流行,搭配着洁牙材料,比如蘸点盐之类的。 敦煌壁画《劳度叉头圣图》中就有一个和尚,蹲在地上,左手拿着漱口水瓶,右手揩前齿。 到了明朝,有人想法子改革了。 只用一根手指多土啊,我们要用两只手同时刷牙! 于是,各位探长可以想象:天蒙蒙亮的清晨,眼中的分泌物还没擦干净的人们一字排开。他们抬起双臂,伸出两指,唏哩呼噜在嘴里一顿摸索。 就怕还不清醒,那手上的皮都可能被不小心磨破。这倒还好,最大的问题怕是晨起干活拾驴粪的老农忘记洗手。 学界公认最早的牙刷 应该是中国人发明的 多年前的辽驸马卫国王古墓(公元年)出土了两支骨制牙刷柄。15世纪末的时候,明朝孝宗皇帝把野猪鬃毛插在一截骨头上,欧洲商人便把这物件当作宝贝带了回去。 谁让那个时候,欧洲人还都是用破碎的粗布来擦牙呢。 但是野猪毛也太硬了,又没有什么云南某药可以防止牙龈出血,欧洲人在惊叹着“中国皇帝的牙龈是铁打的吗”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试图更新和改良牙刷。 多少流血的牙龈和壮烈牺牲的牙齿,才让我们最终收获了现代的牙刷。 那么,有了牙刷,有了漱口水,这牙总能鼓捣干净了吧? 还不够,没有牙膏可不太妙。 古人们实在无力发明有化学清洁功能的牙膏,只好找些东西充充数。 没办法,谁叫咱们爱干净呢? 于是,只能对自己狠一点了。 为了搞定把杨柳枝刷烂都刷不掉的牙垢,人们试着用骨粉、瓦粉、砖粉甚至碎石总之一切不溶性粉末状物品做“牙膏”,使牙齿保持亮白。能不能保持完整,那就不得而知了。 实际上,以中药配方制成的汤、粉、膏什么的多了去了。 北宋末年,洪刍编的《香谱》里收录了十几个牙膏配方,这里老探引用三个昂贵配方,绝对保证有兴趣尝试的各位探长口气清香,以实际行动做到吐气如兰: “沉香一两半、白檀香五两、苏合香一两、甲香一两、龙脑香半两、麝香半两,以上香料捣成粉末,用熟蜜调成糊。” “黄熟香、馢香、沉香各半斤,檀香、零陵香、藿香、甘松、麝香、甲香、丁香皮各三两。以上香料捣成粉末,用苏合香油和熟蜜调成糊。” “龙脑香、乳香各半斤,青盐二两,一起捣成粉末,用熟蜜调成糊。” 这一味又一味的,只能说,上述配方只适用于达官显贵,一般人刷个牙,还真用不起。 事实上,宋朝可以算是中国文治之极致。在那时,刷牙的工具已经基本成型,但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并让他们养成刷牙习惯还远远没有做到。 纵观千年历史,这个普及的过程相当漫长。根据史料,直到民国时期,牙膏粉比较流行之时,老百姓才感叹道:我们终于能每天刷牙啦! 此前,人们虽有清洁意识,但苦于技术落后,成本高昂,普通人半月一月能清理一次就相当不错了。 从古至今,为了保持口腔卫生,人们也是想尽了办法,在有着便捷洁牙工具、先进护牙技术的现代,老探也提示大家一定要记得早晚刷牙。 牙齿健康,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 好了,山不转水转, 老探刷牙去了,我们下次见! 各位探长,关于古代文化,有什么感兴趣的主题可以在文末留言噢,老探保证一定会博览群书,把头写秃了也写给你们! 文字 小迪Fancy 美工 煎饼果子儿 设计 木三犬 编辑 包大人 “关关雎鸠 挖个不休 ”老探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hexianga.com/shxxzjb/2813.html
- 上一篇文章: 十方香道宋代香道二
- 下一篇文章: 值得终身珍藏经过验证有特效的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