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处谈,在“纪录中医”系列纪录片第一季《千年国医》的筹备和拍摄过程中,张晓彤先生就为我们提供了相当大的助力。而从大处说,谈起现代中国的中医,张晓彤先生的父亲崔月犁部长更是绕不过去的人物,现代中医的基石,皆由此处起。

但现在的中医药发展却并不尽如人意,如若中医在西化的不归路上回不了头,你我将是见证中医药衰亡的一代人——

张晓彤

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平心堂中医门诊部创始人

原卫生部部长崔月犁之子

用所谓的有效成分来管理中药——就是个笑话

中草药现在存在的最大问题,实际上是管理的西化和监管的西化。中草药是以药性之偏纠正人体之偏,用的是药的什么?用药物的四气五味,温凉寒热、酸苦甘辛咸、升降沉浮来调整人体的不平衡,而不是用的它的化学成分。

现在一上手就要讲中药的有效成分,连药典都是在写西方所谓的有效成分。能荒谬到什么程度呢?人参叶子所含的人参皂甙,比人参还多。那意思就是以后生病了吃叶子,别吃人参了!人参叶子能有人参的疗效吗?那不可能。

▲青蒿素的有效成分是中药吗?

当年山东的老中医,国医大师张灿玾给我讲了这样的故事,他当年学医用经典方的时候,他认为浮小麦没有用,什么是浮小麦?在一盆水里把麦子倒进去,飘上来的就是浮小麦,其实就是瘪麦子。那跟面包的成分有差异吗?就比面包多点麸子,就是咱们的所谓全麦面包。所以他就把这个方子里的浮小麦删了。

往期内容回顾:

专访国医大师张灿玾

跨越四十年的新中国《甲乙经》

内容节选——

年,张灿玾与徐国仟等受命整理研究《针灸甲乙经》。张灿玾北上天津、北京查阅各种版本及相关资料,并阅读了大量文史哲有关著作。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整理校释工作完成。

结果这个方子开出去无效!后来把浮小麦加上了,效如桴鼓!老头惊了,这是为什么?浮小麦有效成分跟面包一样,你啃两口馒头是不是能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明显解决不了。用浮小麦这味药,用的是它的升浮之气,现在的科学能解释得通吗?但临床实践中就是这样。

所以你用管理西医西药的理念去管理中医中药一定出问题,你不尊重药物的升降浮沉,不尊重药物的四气五味,这是中药现在发展遇到的最大的障碍。

是我们中国人不行,还是中医药不行?

再一个呢,在监管上,现在什么东西都卡得很死,实际上我们中药这么多年来是怎么发展的?现在叫做院内制剂,实际上以前就像电视剧《大宅门》里头,那个药怎么研制出来的?攒出一个方子然后让人关起来,大家试药,如果服用后效果挺好。一推广,就成了一个方子。实际上当然没这么简单,它是经过一代代人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配出一个好方子,然后一代代人试出来。像同仁堂的那些中成药,都是这么出来的。

当时,在宋代的时候,有一个太平惠民和剂局,就是那时候的“药监局”。他们出了一本书叫《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这本书收集了几百个方子,这几百个方子都是民间流传的,然后通过他们认定这个方子有效,就把它收到书里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编写,是全世界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编撰的成药标准。

中医方剂学著作,全书共10卷,附指南总论3卷。分伤风、伤寒、一切气、痰饮、诸虚等14门,载方首。所收方剂均是汉医中药方剂,记述了其主治、配伍及具体修制法,是一部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临床方书。

书中许多方剂至今仍广泛用于临床,如至宝丹、牛黄清心丸、苏合香丸、紫雪丹、四物汤、逍遥散等。

到了今天,这本书里的方子仍旧是好方。比如说牛黄清心丸,四物汤,逍遥散都在这本书里头。《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第一方叫“局方至宝”,现在我们叫至宝丹,我们配这个药治了很多危重病人,看着人不行了,把我们装的胶囊,送服三个下去,这人就救回来了。

我们中国是一个中药大国,是中药的发源地,但是这么多年发展下来,到现在我国中药在国际市场上占多少份额?3%—5%,丢人!是我们中国人不行还是中医药不行?都不是,是政策出了问题,现行的政策把我们自己的手脚全捆住了。

现在的洋中药呼噜呼噜全进到中国来了。咱们东北的吉林参拿到南韩,经过包装就变成了韩国参,之后再以几十倍的价钱卖回来了。你们怎么能这样呢?

所以在中药的问题上,我认为关键问题是政策问题,政策不放开,中药就死了,没有生命力了。国家总是提倡创新,创新来自何方?中药的创新来自于民间,来自于一个个诊所,医院,一个个的老中医大夫!现在这些老中医大夫越来越少了,平心堂这十七年走了十五位老先生了,这些位老先生哪个人手里都不下5到10个好方子,都是自己一生中攒出来的东西,是集一生的心血,一生的精力研制出来的这些东西,因为政策不让开发,全被带走了。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现在的政策,完全是用管理西方医药的方法来管理中医药。

西方医药管理的成功吗?

从年到今天,西医在临床上用过了多少种西药?用过七千多种,而现在临床上还在用的不到种。其他的多种哪去了?全因为毒副作用、抗药性等原因淘汰掉了,所以西方的这套审查、实验、推广药物的系统并不成功。为什么?因为它是在老鼠身上试出来的,不是在人身上试出来的,到了人身上一试,没用了。而我们的中药完全是人身上试出来的,他们说我们不人道,其实不是。西医在老鼠身上试完药物,就往人身上试,这就是人道吗?把人视同老鼠,人道吗?

实际上很多中医都是先拿自己试,然后家人试,亲戚朋友试,试完了觉得不错,然后病人患者试,都试好了,判断这是个好药,方子再修改修改,不断地完善,最终成为一个很好的中成药。

所以,为什么我们几千年前的药到今天还能用?原因就是它不是用西方的这种医药管理体系弄出来的,是我们自己中医的这套从群众中,从实践中成长起来的这种体系开发出来的东西,我们研制出来的药,第一安全,第二实用。

中药使用安全也是相对而言的,请参考往期内容:

张晓彤谈中医

中药没有非处方药

但我们这么好的传统的东西,现在没有人去继承,而是把这套东西否定掉,捡一个西方的破烂来管理我们的中药,所以我们中药到现在,日子越来越难过。

1

1

张晓彤口述历史

我的父亲崔月犁—中医复兴的守卫者

——中医需要抵抗的就是中医西化的问题。当年老爷子提出“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而且一再警告,如果你们不这样做,小心走上日本消灭中医的道路。

《本草中国》是国内首档大型中医药文化系列纪录片,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支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指导,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监制,是否是因为最近关于中医的讨论太多的原因。

1.个人认为这个纪录片只是一个科普的纪录片。举个例子,如果这个纪录片拍摄的时候,旁白念的是:“川乌和附子在加工炮制或加水长时间煮沸过程中,双酯型二萜生物碱水解,首先脱去C8位的乙酰基,生成单酯型二萜生物碱,如苯甲酰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碱、苯甲酰次乌头碱等。这类成分的毒性显著降低,仅为双酯型二萜生物碱的千分之一到百分之一。单酯型二萜生物碱可进一步水解,脱去C14位的芳酰基团,生成相应的醇胺型二萜生物碱,如:乌头胺、新乌头胺等,几乎无毒性,不会引起心律失常。”

这个纪录片你会看吗。如果这样,这就不是科普纪录片,是网络课程。作为本科学生,我对这段原理能简单理解,但以我的有机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基础,如果不查阅文献,都是无法完全了解这个过程中化合物的转化及构效关系的。

但是如果旁白是:“川乌的炮制过程,可以去除其毒性。”是不是大家可以接受呢。所以我觉得,《本草中国》作为一个科普片,是可以接受的,可以观看的。

2.我看见有一位答主的答案里,有这样的吐槽:

“这种植物有什么毒?没说。这种加工方法为什么能去掉这种毒?没说。加工完了还有多少毒?没说。怎么检测残余的毒?没说。”

(1)一种植物所含的毒性物质,多得数不清。我认为纪录片如果能指出大概的化合物种类,即可,这一点可改进;

(2)我记得纪录片中,提到的加工方法,都归属于“炮制”这个概念。这位答主对炮制的概念并不明了,也许纪录片也未对炮制的概念作讲解。炮制的意思,就是去除毒性物质、增强疗效等等;具体原理如同我第一点中所叙述,十分复杂,我想科普片不需赘述。

(3)加工完了还有多少毒,怎么检测残余的毒,这就是问题所在,也是这个纪录片在“人文”方面的价值。老药工和过去的中医,是不会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有效成分或毒性成分的含量测定的,他们所用的方法,是通过性状(性状、大小、色泽、表面、质地、气、味)进行鉴别,基本上是医药工作者长期经验积累的总结。中医中药,本身也是中国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结果。

现代,还会应用理化鉴定、显微鉴定、HPLC法等,这一点,在纪录片中也有提到。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的牛黄,就是先由药工人工筛选,再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鉴定的。由此可见,《本草中国》在讲述传统的同时,也有涉及现代科学技术。

3.关于纪录片与古法

“古法”在这部纪录片中出现甚多,但并没有说它是最高指示,是金科玉律。但是纪录片中所叙述的事实证明,古法炮制的生药材,也是合格的。

纪录片的第一要素是什么,是真实,是负责纪录。老药工的确也不知道究竟为啥古法就管用,对不对?你总不能逼着老药工编一套玄学给大家听吧?

4.关于中医和中药(与纪录片无关)

有很多人黑中医理论,我不是学中医的,我也不了解它的理论机制,所以没办法评价它。在我看来,它更像是一种朴素的辩证哲学。

中医理论也许不是真理,它只是一种医药规律的总结,也许不符合西方科学体系,但它仍然是中国人民沿用了千年的,解决疾病的一套工具。

对于中药的效用,有很多验方的药用作用是确切的,包括抗肿瘤药物中也有砒霜。另外,中医中药科学的发展,早已不是仅仅局限于以前的老一套,而是应用了现代科学,结合植物学,结合有机化学等,形成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等学科。中医药的发展,自有其道。

看待科学,首先要尽自己所能去探索科学,去验证,而不是乱喷。这就是千万研究中医药的科学工作者,和网络喷子的区别。









































中科白癜风看皮肤病更专业
重庆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hexianga.com/shxxzjb/1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