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狮子屎变成帝膏的苏合香
你有没有听说:“苏合香是狮子屎!”西晋傅玄在《傅子》里说,西域胡人言:“苏合香者,是兽便所作也”。但当时的中国人就不信,认为动物的便便臭不可闻,放到西域或别的地方也是不可能变香的。也许西域胡人根本就不懂苏合香的出处,也许就是为了保护商业秘密,卖个关子,故弄玄虚。据古籍记载,苏合香有开窍通淤,活血散结,善治昏厥的作用,故被称为“还魂香”。传说,长安突发大疫,汉武帝在宫中大烧苏合香,驱走了病疫。但这仅仅是个传说,武帝时,产自西域的苏合香可能还没机会来到汉地服务社会。这时候的人们,苏合香更多的是当做药来使用,东汉大臣窦宪曾专门遣人到西域,用丝织品交换苏合香。南朝陶弘景认为,上好的苏合香颜色呈紫红色,质地坚实如紫檀,重如石头,气味芳香喜人,且燃烧后的灰为白色。其实苏合香是植物苏合香分泌的树脂,一种半透明、半流动的粘稠液体,黄白色至灰粽色,质粘稠,挑起则连绵不断,遇水则沉。味道浓郁,过闻不忘。气味芬芳,冲击力大,开窍醒脑,可辟不正之气。宋朝之前的人们,把香称为“香药”,宋之后,香才有了“香料”的称谓。也就是从北宋起,膏状苏合香开始流行。这种苏合香油除了制药以外,常用于各类雅事。宋徽宗曾以苏合油烟为墨,同样喜爱书画的金章宗听说了这种墨,命人四处购买,一两墨的价格竟等同一斤黄金。这是当时顶级的奢侈品之一。苏合香可以礼佛,这是只供鬼神的安息香所不能的。《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行至天竺国金平府,遇到三个妖精假扮佛祖,目的就是骗取昂贵的苏合香油。苏合香油别名“帝膏”,这是源于义净法师所译的佛经故事:相传古天竺的猛光王患上了不眠之症,唯有酥油可治。可这位暴戾的国君只爱喝酒,最厌恶酥油。侍缚迦是一名神医,他巧施妙法,以酥油为料调制了一种膏药,形色味皆如酒,并让猛光王服下歇息。猛光王醒来发觉口中有酥油味,大发雷霆,而侍缚迦早已溜之大吉。后猛光王病愈,原谅了侍缚迦,并对其大加赏赐,而这种以酥油合成的药膏被人称为“给帝王服用的酥合膏”,“帝膏”这一美名得以传扬开来。在宋代,宫廷里的御用药酒也是苏合香酒,极为珍贵。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太尉王文正多病,真宗赐苏合药酒。王文正喝完之后,大觉安健。真宗说:“此苏合香酒也。每一斗酒,以苏合香丸一两同煮,极能调五脏,祛腹中诸疾。每冒寒夙兴,则饮一杯。”因各出数榼赐近臣。自此臣庶之家皆仿为之,苏合香丸盛行于时,此方本出《广济方》,谓之“白术丸”,后人亦编入《千金》、《秘要》,治疾有殊效。自古以来,苏合香就是诸香方中使用率较高的一种香料。唐朝时,苏合香深得文人雅士之追捧,做成香囊佩在身上,往往是人还未至,香气已然袭人了。唐代李瑞“游童苏合带,倡女蒲葵扇”、李白“横垂宝幄同心结,半拂琼筵苏合香”等诗句,都印证了这一说法。味寮十分重视苏合香的使用和呈现,词牌十六味——卜算子(苏合香),真实重现了苏合香的原始风味,最大可能性的恢复了其在用香史上的风范和气度。岁月流金,穿越千年的历史长廊,苏合香终于拨开了层层神秘面纱,“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除去浮名浮利,“只有香如故”,大词人陆游的这首千古一词,正是对苏合香香飘千年最好的评价。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hexianga.com/shxxzjb/11333.html
- 上一篇文章: 你与他们的距离就在一键之间我苏最全代表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