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汗法:“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吐法:“其高者,因而越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下法:“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和法:“其不外不内、半表半里,当和解则可”《伤寒明理论》

?温法:“寒者热之”“治寒以热”《素问·至真要大论》

?清法:“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治热以寒”《素问·至真要大论》

?补法:“虚则补之”《素问·三部九候论》“损者益之”“劳者温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⑧消法:坚者削之,结者散之,逸者行之

2、七方:大小缓急奇偶复

八阵:补和攻散寒热固因

八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

十剂: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

3、十剂

‘宣壅(选用)’、‘通滞(同志)’、‘补弱(不弱)’、‘泄闭(写笔)’、‘轻实(情史)’、‘重怯(中切)’、‘滑著(花烛)’、‘涩脱(色脱)’、‘燥湿(早湿)’、‘湿枯(是苦)’

选用同志不弱,写笔情史中切,花烛色脱早湿,是苦。

4、八阵

因可因,和不和,寒热,热寒,补虚,这些都容易记。

其实只要记住攻实,散表,固泄就行了。

5、佐制:降毒减烈反佐:抗拒使:引经调和

6、甘草在各个方剂中的作用

麻黄汤:调和诸药,缓急以防伤正(不扶正)

桂枝汤:调和诸药,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实卫,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和营(不缓峻)

银翘散:调和药性,护胃安中,合桔梗利咽止咳

麻杏石甘汤:益气和中,又防石膏辛凉伤中,更能调和于寒温宣降之中

白虎汤:护中,缓峻,调和诸药

凉膈散:既能缓和硝黄峻泻之力,又能生津润燥,调和诸药

仙方活命饮: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导赤散:清热解毒,止淋痛,调和诸药,防寒凉伤胃

泻黄散:泻火和中

芍药汤:和中调药,缓急止痛

六一散:清热泻火,益气和中;与滑石相伍,一可甘寒生津,使利小便而津液不伤;二可防滑石之寒滑重坠以伐胃

理中丸:益气健身,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小建中汤:益气补虚,缓急止腹痛,调和诸药

四逆汤:益气补中,缓姜,附峻烈之性,调和诸药,解生附之毒

当归四逆汤:益气健脾,调和诸药

阳和汤:解毒,调和诸药

桃核承泣汤:护胃安中,缓诸药峻烈

百合固金汤:清热泻火,调和诸药

苓桂术甘汤:助桂枝温补中阳,合白术益气健脾,调和诸药

7、衍生方

麻黄汤:“码大码鞋”(麻黄汤-大青龙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泻白散)

白虎汤“白虎生猪脉”(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生脉散)

8、桂枝汤

“遍身漐漐,微似有汗”,

1.肺胃之气已和2.津液得通3.营卫和谐4.腠理复固。

9、桂枝汤加减

项背强而不舒―加葛根

微喘―加厚朴杏子

寒水凌心之奔豚―加桂枝

土虚木乘之腹痛―加芍药

10、散收并用:小回酸定———小青龙汤、回阳救急汤、酸枣仁汤、定喘汤。没有别的

“散中寓收”——桂枝汤、小青龙汤、回阳救急汤、玉屏风散

“收中寓散”——酸枣仁汤

“收散同用”——定喘汤、二陈汤、苏合香丸、败毒散、苓甘五味姜辛汤

(小二定书柜,酸枣回阳,百度五味)

解表清里——葛根芩连汤,石膏汤,九味羌活汤,大青龙汤,柴葛解肌汤

解表温里——五积散,小青龙汤,再造散,麻黄附子细辛汤

解表攻里——大柴胡汤,防风通圣散

温?五小龙再麻细。(五小龙在马戏团)

攻?大柴通圣(大圣)

清?石膏汤九味羌活大青龙葛根芩连汤柴葛解肌汤(柴葛十九大青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hexianga.com/shxxzjb/10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