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出诸蕃志中关于女性描写的梳理和解读
《诸蕃志》是我国首部系统记述海上丝绸之路的志书,它详实记载了当时所知海外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交通、物产、风俗、国际贸易,是宋人了解海外情况与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参考,是今人研究古代中外关系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献。本读书报告在韩振华先生译注的《诸蕃志注补》(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年版)的基础上,对书中两性关系及女性描写的记载进行梳理,浅析古代东南亚地区的女性地位。 一、《诸蕃志》内容简介 南宋《诸蕃志》,原书久已佚亡,今本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旧刻本有清代的《函海》、《学津讨原》2种。《诸蕃志》是我国历史上首部翔实记载海外情况和海外交通贸易的志书,其主要以海外国家和地区为记述对象,对中国国内的记述很少(流求除外),详细记载各国的地理、交通、物产、风俗、国际贸易等,基本反映了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是一部纯粹的异域志书。 《诸蕃志》前有自序,后有附录,分上下两卷。上卷《志国》,设46个目,分别介绍57个海外地国家和地区的位置、交通、物产、风俗、国际贸易等。这些国家分别是交趾国、占城国、宾瞳龙国、真腊国、登流眉国、蒲甘国、三佛齐国、单马令国、凌牙斯加国、佛啰安国、新拖国、监篦国、兰无里国、细兰国、阇婆国、苏吉丹、南毗国、故临国、胡茶辣国、麻啰华国、注辇国、鹏茄啰国、南尼华啰国、大秦国、天竺国、大食国、麻嘉国、层拔国、弼琶啰国、勿拔国、中理国、瓮蛮国、记施国、白达国、弼斯啰国、吉慈尼国、勿厮离国、芦眉国、木兰皮国、勿斯里国、遏根陀国、晏陀蛮国、昆仑曾期国、沙华公国、女人国、波斯国、茶弼沙国、斯加里野国、默伽猎国、渤泥国、麻逸国、三屿、蒲哩、流求国、毗舍耶、新罗国、倭国。下卷《志物》,设48个目,分别介绍从各国贸易至中国泉州的大宗商品近50种,附记海南岛之地理与物货,即脑子、乳香、没药、血碣、金颜香、笃耨香、苏合香油、安息香、栀子花、蔷薇水、沉香、笺香、速暂香、黄熟香、生香、檀香、丁香、肉豆蔻、降真香、麝香木、波萝蜜、槟榔、椰子、没石子、吉贝、乌樠木、苏木、吉贝、椰心簟、木香、白豆蔻、胡椒、荜澄茄、阿魏、芦荟、珊瑚树、琉璃、猫儿睛、珠子、砗磲、象牙、犀角、腽肭脐、翠毛、鹦鹉、龙涎、瑇瑁、黄蜡等。 《诸蕃志》记述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数量之多,是前所未有的。除专门介绍的57个国家以外,志中提及的国家更多,东至今天的日本,南达印度尼西亚各群岛,西至非洲及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北达中亚及小亚细亚,地域之广,为当时罕见。专记物产种类之多,叙述之详细,也是当时所未有。 二、《诸蕃志》关于女性关系 的相关记载及解读 《诸蕃志》中关于两性关系的相关记载比较零散,分散在对海外地国家和地区的记述中(集中在《志国》卷)。由于各个国家关于两性关系或女性描写笔墨不均,故无法作出各国两性关系和女性地位的横向比较。现笔者仅把相关记载收集并进行梳理,并把相关记载大致分为四个方面:两性的外形(衣着)、犯罪(通奸)处罚、婚姻风俗、女性政治地位。 在两性外形描写方面,一般男性与女性的穿着打扮具有一致性,如:“男女皆跣足差异耳”(《交趾》,载于冯承钧:《诸蕃志注补》,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年版,第3页);“男女裹体,以布缠腰,剪发仅留半寸”(《新拖国》,第75页);“国人白净,男女皆穴耳,坠重环,缠缦布,戴白煖耳,蹑红皮鞋。”(《胡茶辣国》,第页)“土人披发,其衣装缠胸,下至于膝。”(《阇婆国》,第88页);“男女皆以白纻绳缠发,从头后盘绕,及以杂纻杂毛为衣,制裁不一。”(《流求国》,第页)同时,也有专门区分男女性穿着打扮的描写,如:“拂菻国在苫国西,亦名大秦,其人颜色红白,男子悉著素衣,妇人皆服珠锦,好饮酒,尚乾饼,多工巧,善织络,地方千里,胜兵万余,与大食相御。”(《大秦国》,第页)也有尤其特写妇人的打扮的描写:“蛮妇搽抹,及妇人染指甲、衣帛之属,多用原砂”(《苏吉丹》,第页);“妇人著真珠衫。”(《茶弼国》,第页)“富室之妇女皆以花锦鞘金色帛缠腰”(《渤泥》,第页),这些外形描写都体现了女性当时已经有“美”的色彩。值得留意的一个描写是:“山无水源,妇女以首累擎二三瓮取水于溪,登陟如履平地。”(《三屿蒲哩噜》,第页)勾勒了三屿国女性的勤劳以及“强壮”的形象。 在犯罪(通奸)处罚描写方面,一般说来,通奸之罪处罚较重,男女双方受到的处罚都比较严厉,如:“男女犯奸皆杀”(《占城》,第8页);“国法严,犯奸男女,悉填极刑。”(《三佛齐》,第46页)“妇女不淫不妒,无争讼,或罹于罪,重族灭,轻者没其妻孥。”(《倭国》,第页)但在某些国家,如在南尼华啰国,女性在通奸罪上受到的处罚比男性严重,甚至不需要经过相关律令的程序即可杀死:“妇人犯奸,辄杀之,官不问。”(《注辇国鹏茄啰国南尼华啰国》,第页)真腊在男女通奸罪上持最为宽松的态度:“其俗淫奸则不问”(《真腊》,第26页);阇婆国也可以通过黄金对通奸进行赎罪:“不设邢禁,犯罪者随轻重出黄金以赎,寇岛则填诸死。”(《阇婆国》,第88页) 在婚姻描写方面,注辇国婚嫁习俗最为复杂,对“离婚”的规矩记载颇详:“其嫁娶,先用金银指环,使媒妇至女家,后三日会男家亲族,约以田土,牲畜、槟榔酒等,称其有无为礼。女家复以金银指环、越诺布及女所服锦衣遗婿。若男欲离女,则不敢收取聘财;女欲却男,则倍偿之。”(《注辇国鹏茄啰国南尼华啰国》,第页)渤泥国对于婚聘也颇有讲究:“...婚聘先以酒,槟榔次之,指环又次之,然后以吉贝布,或量出金银成礼。”(《渤泥》,第页)相比之下,阇婆国只需要黄金男性即可把女性娶回家:“土俗婚聘无媒妁,但纳黄金于女家以取之”(《阇婆国》,第88页)。更有甚者,没有任何婚俗,不需要什么金钱即完成婚姻之事,如新罗国:“婚娶不用币,人知书喜学,厮役之家亦相矜勉。”(《新罗国》,第页)倭国:“嫁娶不持钱帛。”(《倭国》,第页) 在女性政治地位描写方面,一般而言,女性作为一种从属的形象,没有任何实际的权利,如“王每出朝坐,轮使女三十人持剑盾或捧槟榔从”(《占城》,第8页);“奉佛谨严,日用番女三百余人舞献佛饭,谓之阿南,即妓弟也。”(《真腊》,第26页)“王有卫队,亦有象队...跨骑马背,百女伴随,每隔一周,出游一次,伴随伴女装饰华丽,金银环珥,遍挂手脚,乌云丝发,皆作发髻。王虽行于前,伴女戏于后...”(《南毗国故临国》注释,第页)。但在社会上,男女平等的现象也偶尔被提及到:“遇佛节,其王亲供花果者三日,国中男女皆至。”(《渤泥》,第页)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hexianga.com/shxgyzz/1671.html
- 上一篇文章: 悟道修身养性的中国香文化
- 下一篇文章: 这才是执业药师考生需要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