缥缈仙山外,香凝一炉中
琴棋书画,香茶药酒,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寄情之物,琴痴、画痴、嗜酒如命、嗜香如命的都大有人在。 这八项事物,单独一项都够痴迷一辈子,而与琴棋书画、香茶药酒相关联的一干器具,其精彩程度也毫不逊色。比如古琴、琴桌琴凳,比如茶具,比如酒具,比如文房四宝,比如香具…… 在众多熏香炉具之中,博山炉是别具特色的一类。博山炉出现于西汉,是两汉时期盛行的熏香炉具。它的出现与当时熏香原料的变化和思想文化直接相关。 香之于古人,是与神灵、祖先沟通的重要媒介,祈祷祭拜必要焚香。每逢要事之前,一定焚香沐浴更衣。熏香也是祛除室内污秽之气的重要手段,熏衣、熏被,除臭、避秽,养生怡情。缕缕幽香中,人的精神似乎进入另外的世界,多少文人才子在香氛缭绕之时才思泉涌。 中国历代所使用的香料品类繁多,西汉之前,人们使用茅香,称为薰草或蕙草。将之放在豆式香炉中直接点燃,但焚烧时烟火气很大。武帝时,龙脑香、苏合香等树脂类香料传入中土,馥郁芳香远过于茅香,得到广泛喜爱。与茅香不同,这类香料不直接燃烧,通常将香料制成香球或香饼,置于点燃的炭火之上,使之徐徐发烟。用炭火的高温将香味熏蒸出来,香味浓厚,烟火气又不大。与新的香料相配合,熏香器具也随之变化,博山炉出现了。 豆式香炉炉身很浅,适合放置直接点燃的茅香;博山炉炉腹深一些,以便容纳燃烧的炭火,炉盖设计成耸立的山峰,细小的出烟孔分布其间,发烟舒缓,正是“掩华终不发,含熏未肯然”(南齐刘绘《咏博山香炉诗》) 陶制豆式香炉,炉身较浅 陶制豆式香炉 陶制豆式香炉 青铜博山炉炉腹较深,以便容纳炭火 博山炉的工作原理以下这段论述十分清楚明白:“为防止炭火太旺,炉身下部的进气孔常常缩成很窄的缝隙,甚至往往做成封闭的,同时将炉盖增高,在盖上面镂出稀疏的小孔,透过小孔的气流挟带熏炉上层的香烟飘散,而炉腹下部的炭火由于通风不畅,所以只保持着缓慢的阴燃状态,正适合树脂类香料发烟的需要”(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 汉代是个充满神仙信仰的时代,人们寻仙求仙希求升仙,帝王遍求永生之法。传说海上有蓬莱、博山、瀛洲三座仙山,博山炉盖的山峰正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博山炉也由此得名。博山炉盖似山峦叠嶂,飞禽走兽出没其间,熏香时烟气缭绕,香氛弥漫,正是一座迷离缥缈的海外仙山。 海昏侯墓葬出土青铜博山炉 海昏侯墓葬出土青铜博山炉 错金铜博山炉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 汉代陶制博山炉 绿釉博山炉 绿釉莲瓣蟠龙博山炉 绿釉莲瓣蟠龙博山炉隋陕西长安隋丰宁公主与驸马韦圆照合葬墓出土 绿釉陶博山炉东汉 声明:文中图片来源包括网络,博物馆拍摄,来自网络的图片,有出处水印的均已保留 罗平 北理陶社社员 现任教于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传统工艺美术系 欢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hexianga.com/shxgyzz/10150.html
- 上一篇文章: 天保五十方易经伏羲篇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