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指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要先了解
摘自《临床合理用药周刊》 作者:田金洲 近期介绍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疗特点 详情请戳→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要先了解这几点!(一) 今天我们深入探讨下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患者急性期入院,西医与中医治疗方案该如何选择?各自的优势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西医治疗的药物选择方案 溶栓治疗 我国现有两种溶栓药物可供选择,即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医学上处于半暗带的脑细胞经过治疗可以恢复正常功能。但是,有效抢救半暗带的时间窗为4.5小时内或6小时内,越早越好。过了最佳时间,不仅疗效不好,而且溶栓治疗会增加出血风险。溶栓治疗又分为静脉溶栓(包括应用rtPA和尿激酶)和动脉溶栓。其他的再灌注治疗包括桥接、机械取栓、血管成形和支架术。静脉溶栓是血管再通的首选方法。 抗血小板治疗 由于溶栓有严格的适应证,多数患者不能进行溶栓,对于不符合溶栓适应症且无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禁忌证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在发病后尽早给予口服阿司匹林。对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可考虑选用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是针对血液凝固过程进行的治疗,抗凝治疗通过影响凝固过程中某些凝血因子,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血液凝固而达到防治血栓性疾病的目的。 可供选择的抗凝药物: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凝血酶抑制剂。 对大多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推荐无选择地早期进行抗凝治疗。对于少数特殊患者的抗凝治疗,可在谨慎评估风险/效益比后慎重选择。特殊情狂下溶栓后还需抗凝治疗的患者,应在24小时后使用抗凝剂。 降纤治疗 很多研究显示脑梗死急性期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液黏滞度增高,蛇毒酶制剂可显著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并有轻度溶栓和以致血栓形成的作用。对不适合溶栓并经过严格筛选的脑梗死患者,特别是高纤维蛋白血症者可选用降纤治疗。 常用的有降纤酶、巴曲酶和安克洛酶。 此类药物对脑梗死的治疗意义仍不明确。但降纤治疗不是脑梗死急性期的常规疗法。 扩容和扩张血管治疗 对一般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推荐扩容和扩张血管治疗,因为目前尚无充分随机对照试验支持扩容升压可改善预后,也缺乏血管扩张剂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预后的大样本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证据,需要开展更多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神经保护治疗 急性脑梗死的神经保护一直是医学研究者探索的方向,目前批准的以急性脑梗死为适应证的代表药物是依达拉奉。神经保护治疗是急性脑梗死治疗领域很有前景的一个方向,神经保护治疗的疗效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中医治疗的药物选择方案 中药在我国广泛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一项荟萃分析显示中药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但研究质量有限,值得进一步开展高质量研究予以证实。中药治疗需要明确具体使用时机、适宜人群及适应证,使中药和西药治疗发挥最大的互补作用。中药治疗同样需要先做疾病诊断,其次做分类和/或分型诊断,最后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中风的诊断步骤 疾病诊断,与西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要点相同,需要与眩晕、头痛、痛证等疾病进行鉴别。 分类诊断,区分真中风与类中风,真中风以歪斜偏废为主要特征,多见于偏瘫型脑卒中或前循环脑梗死,类中风不以歪斜偏废为主要特征,多见于非偏瘫型脑卒中或后循环、腔隙性脑梗死。 分型诊断,即将真中风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中风而不伴神志昏蒙者为中经络,病情相对较轻;中风伴神志昏蒙者为中脏腑,病情相对较重。将类中风进一步分为风痱、风癔、风痹、风眩等亚型,各个亚型的临床特征不同,以突发四肢不收,智乱不甚为主要特征者,为风痱;以突发奄忽不知人、舌强不能言为主要特征者,为风癔;以突发单侧肢体疼痛、麻木、肿胀为主要特征者,为风痹;以突发头晕目眩,行走不稳、为主要特征者,为风眩。 中医有关中风治疗原则 中药治疗中风以辨证施治为原则,急性期适用中药注射剂、中药汤剂,中药治疗在发病24小时内就可以开始使用。给药途径以口服为主,病情较重者应采取静脉给药方式,连续至少7天。 中药治疗中风已有相对成熟辨证施治方案 风阳上扰证,治法为清肝泻火,熄风潜阳。代表方是天麻钩藤饮。 风痰阻络证,治法为熄风化痰,活血通络。代表方是半夏白术天麻汤。 痰热腑实证,治法为清热化痰,通腑泻浊。代表方是星萎承气汤。 气虚血瘀证,治法为益气扶正,活血化撼。代表方是补阳还五汤。 阴虚风动证,治法为滋养肝肾,潜阳熄风。代表方是镇肝熄风汤。 阳气外脱证,治法为回阳固脱,代表方是参附汤。 清窍闭阻证,阳闭者,治法为清热化痰,开窍醒神,代表方是好羊角汤合用安宫牛黄丸;阴闭者,治法为温阳化痰,开窍醒神,代表方是涤痰汤合用苏合香丸。 中风急性期常见风阳上扰证、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清窍闭阻证或阳气外脱证等不同的证候,恢复期多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后遗症期则以虚实并见的偏瘫、失语、朱眼、抑郁、痴呆等。 建议: 疏血通注射液说明书中明确疏血通注射液适用于瘀血阻络所致的中风中经络急性期,通过抗血小板、抗凝剂及降纤多靶点作用,达到高效安全抗栓;同时还可开通闭塞小血管、促进血管新生、改善血流变学,有效改善缺血去供血挽救半暗带的作用。 中药治疗的药学监护 中药注射剂具有成分稳定、疗效可靠的优势,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急性期中药注射剂主要分为两类,即活血化瘀通络及醒脑开窍类,前者如疏血通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应单独使用,禁忌与其他药物混合配伍使用,按照说明书规定的禁忌或慎用人群严格把控使用。 更 多 精 彩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ngxiaoh.com/shxgjls/983.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医综合考研新增考点心衰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