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呼吸骤停复苏恢复阶段的中医支持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学研究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近些日,关于“猝死”的新闻不断被报道出来,也为很多日常作息不规律,缺乏健康生活方式的朋友们敲响了警钟。杂志之前的很多文章中提到糖尿病患者要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作息,也是因为糖友们的身体实在是经不起折腾,长期的作息紊乱,不仅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同时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出现的风险,更严重的甚至是出现猝死。 严格意义上讲,患者已经死亡才称为猝死,复苏成功称为猝死未遂或心脏骤停存活者,但习惯上均可称为猝死。(下文当中有关猝死的中医诊疗也是针对心脏骤停存活的患者) 中医古籍称猝死为“卒死”“卒中恶死”“卒尸厥死”“卒客忤死”“五绝”“暴脱”等,指各种内外因素导致人体阴阳之气突然离决,气血不相顺接,气机不能复返,心搏近乎停止跳动或停止跳动,表现为发病疾速,忽然神志散失,人迎、寸口、阴股脉搏动消失,呼吸微弱或绝,全身青紫或苍白,四肢厥冷等一系列临床病象的危重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心脏骤停。 因为猝死属于至虚至实的凶险证候,故一旦病发,应就地、迅速地综合急救。在拨打急救电话的同时,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抢救。去年杂志当中《糖友应了解的日常急救知识(二)——急性心肌梗死》一文介绍了心肺复苏的相关急救措施,因此,这边不再赘述。本期,主要主要介绍下抢救成功,心跳呼吸骤停复苏成功后的后期治疗。 很多人会想当然的认为心脏呼吸恢复了,就相当于没事了。其实不然,《猝死中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中指出,心跳呼吸骤停复苏成功最终能够存活出院的只有极少部分,复苏后的死亡率居高不下,这主要与复苏后全身炎症性反应、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以及脑复苏的成功率低有直接关系。而这时候就需要进行后续的治疗,中医治疗就是其中一种方式。 壹 自主循环恢复后的中医辨证论治 1)气阴两脱 病机:气阴两脱,阴阳离决。治法:益气救阴。推荐方药:生脉散(《医学启源》)。常用药物:人参、麦冬、五味子。本方可加山茱萸肉、黄精以增加药力;气滞者,加枳实;瘀血者,加丹参、当归。 2)元阳暴脱 病机:阳气耗绝,真气衰微。治法:回阳固脱。推荐方药:通脉四逆汤(《伤寒论》)。常用药物:附子、干姜、炙甘草。本方可加山茱萸肉滋阴敛气;若寒凝血阻,加桂枝、当归。 3)痰瘀蒙窍 病机:痰瘀互阻,蒙蔽清窍。治法:豁痰活血,开窍醒神。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送服苏合香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常用药物:柴胡、当归、地黄、赤芍、红花、桃仁、枳壳、甘草、川芎、牛膝、桔梗、苏合香、安息香、冰片、水牛角、人工麝香、檀香、沉香、丁香、香附、木香、乳香、荜茇、白术、诃子肉、朱砂。 贰 另外,如果由于自主循环恢复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全身炎症性反应等重要原因,复苏后所产生的器官功能障碍有其特殊病机和临床表现,尤其是心、肺、脑等脏器。这时候就需要进行合并相应脏器功能障碍的中医治疗。脏器功能障碍一般包括:心功能不全;休克、低血压状态;昏迷脑复苏;呼吸衰竭。 合并相应脏器功能障碍的中医治疗 心功能不全 1)气虚血瘀证 病机:气虚血瘀,脉络不通。证候:昏聩不语或神疲乏力,气短或喘息,倦怠,自汗,面色晦暗或口唇发绀,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或舌下脉络迂曲青紫),舌体胖大或有齿痕,苔白,脉沉/细/涩/结/代/促。治法:益气活血。 2)阳虚血瘀证 病机:阳虚血阻,脉络不畅。证候:昏聩不语或神疲乏力,气短/喘息,恶寒或寒战、胃脘/腹/腰/肢体冷感、冷汗、面色晦暗/口唇发绀、舌质淡/紫暗(或有瘀斑、瘀点或舌下脉络迂曲青紫),舌体正常或胖大,苔白/水滑,脉细/沉/迟/结/代/促。治法:温阳活血。 3)血瘀水阻证 病机:血瘀水停,脉络不通。证候:心悸气短,活动后加重,下肢水肿,口唇青紫,胁下痞块,舌紫暗,苔薄腻,脉沉涩或结代。治法:化瘀利水。 休克、低血压状态 1)气厥虚证 病机:脱气亡阳,真气耗散。证候:眩晕昏仆或昏聩,面色苍白,呼吸微弱,汗出肢冷,舌淡,脉沉细微。治法:益气回阳。 2)血厥虚证 病机:气随血脱,神明失养。证候:面色苍白,口唇无华,四肢震颤,自汗肢冷,目陷口张,呼吸微弱,舌质淡,脉芤或细数无力。治法:益气养血。 昏迷脑复苏 1)闭证——热闭 病机:火热之邪内闭。证候:意识不清,口噤不开,肢体强痉或抽搐,瞳仁或缩小或不等大,面赤身热,或躁扰不宁,甚则吐衄发斑,颈项强直,苔黄腻,脉弦滑而数。治法:辛凉开窍。 2)闭证——寒闭 病机:寒湿痰浊内闭,蒙蔽清窍。 证候:意识不清,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或心腹疼痛,痰涎壅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苔白腻,脉沉滑缓等症状。治法:辛温开窍。 3)脱证 病机:阴阳衰脱,清窍失养。证候:意识丧失,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肢体软瘫,或瞳仁扩大,对光反射迟钝,大小便失禁,舌萎,脉细弱或脉微欲绝。治法:急补阴阳。 呼吸衰竭 1)痰瘀阻肺 病机:痰瘀互结,肺失宣降。证候:呼吸急促,喉间痰鸣,口唇青紫,胸膈塞闷,痰涎黏稠,不易咳出,面色暗黑或青紫。舌质暗,苔白腻,或舌质红,苔白或黄腻,舌体胖大,脉滑数或浮滑。治法:豁痰化瘀。 2)肺气亏虚 病机:肺气虚衰,肺失充养。证候:无自主呼吸或呼吸微弱,气不得续,或时断时续,汗出如珠,怯寒畏冷,面色苍白或紫暗。舌淡或青紫,脉浮散无力或微弱无力,甚则呼吸停止。治法:益气养阴,回阳救逆。 吕成海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hexianga.com/shxgjls/7446.html
- 上一篇文章: 岐黄名家中医方剂middot速记
- 下一篇文章: 专项练习中医学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