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古代没有牙膏和牙刷,有些朋友认为古人肯定不刷牙,口气难闻!其实不然,在古代刷牙虽然没有现在这么方便,但是古人还是发明了各种清理牙齿的方法,下面就聊聊古人保护牙齿。含辞未吐,气若幽兰。漱口水中国人历史上就注重牙齿的清洁和美观,《诗经卫风硕人》曾描述美女牙齿“齿如瓠犀chǐrúhùxī”,形容牙齿像瓠瓜的子一样整齐洁白。但在最早,古人对牙齿清理并不是刷牙,而是漱牙,也就是用水漱口。《礼记内则》中就有记载:“鸡初鸣,咸盥guàn漱”,指的是天亮鸡鸣之时,打水洗脸漱口。漱口作为古人主要牙齿清洁方法,一直延续到了近代。1、盐水古人的漱口水各种各样,并不是只用清水而已,常见的有盐水。盐有杀毒去菌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防止牙周炎、牙出血等牙齿疾病。盐水不光可以用来漱口,还可以盐抹在牙齿上,来回擦洗。清代小说《红楼梦》里贾宝玉每天早上就用盐擦洗牙齿:宝玉也不理,忙忙的要过青盐擦了牙,嗽了口,完毕。2、茶水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茶叶种植和饮茶的国家,茶文化源远流长。茶水内含有除污解腥和防龋的功效,去异味的功效很强,清新口气。自古以来,古人就有用茶水漱口的习俗。《红楼梦》中有一段:饭毕,丫环用小茶盘捧上茶来,林黛玉见人又捧过漱盂来,林黛玉也照样漱了口。宋朝大文学奖苏东坡在《论茶》一文中也指出茶水漱口的诸多好处,可见,古人对茶水漱口的青睐。3、酒古人多有用酒漱口的,酒具有消毒杀菌的作用,并且大有盖住口气的功效。不过不是满嘴酒味吗,难道说酒比较好闻…关于用酒漱口,据《医说》记载:"刘几年七十余多,精神不衰,每一饮酒辄一漱口,虽醉不忘也,曰此可以无齿疾。"揩齿法隋唐时期,中国开始出现了刷牙,但是此刷牙非今日之刷牙。当时刷牙的方式叫做“揩kai齿法”,揩齿法最初来源于古印度,与佛教密切相关。据传,当年释迦牟尼与菩提树下传教,四周弟子围的水泄不通,大家一起呼气吸气,口气相当严重。释迦牟尼深受其扰,严重影响了佛法的传教..不堪此味的释迦牟尼劝说众人清洁牙齿,并发明了用树枝制造的刷牙工具,俗称“揩齿法”。后来随着佛教的传入,“揩齿法”也传入了中国,唐朝医术《外台秘要》曾记载:“揩齿法,每朝杨柳枝咬头软,点取药揩齿,香而光洁。”其意是说,揩齿法,是用杨柳枝的一端,用牙齿咬软,撒少许消炎的药粉,用来清理牙齿,使其口气清香、牙齿光洁。“揩齿法”所用的工具是杨柳枝,故而也被称为“杨柳枝揩齿法”,用其制作的牙刷,也叫做“齿木”。日语中“杨枝”一词,翻译成中文,在今天仍有牙签、牙刷之意。但是近年来,也有学者认为,“揩齿法”在唐朝时期并没有完全普及,只有僧人会用。刷牙子如果说唐朝以前,中国人在清理牙齿上的方法还是比较欠缺,但是到了宋朝可谓是真正的刷牙了。在宋朝,中国出现了真正的牙刷,当时叫做“刷牙子”,据《养生类篆》中记载:“盖刷牙子皆是马尾为之”。这时的牙刷是用马尾制作的,牙刷柄是用牛角,把马毛置于牛角之上,看上去和如今的牙刷已差不了多少。但是由于宋朝马价很贵,马尾十分稀少,用来做牙刷在当时看来可真是暴殄天物。所以一般只有上层社会或皇室多为用马毛,而民间市场,普通人家所用的则就没有那么讲究了。牙刷毛一般是猪鬃毛,牙刷柄则是竹木。《梦梁录》里记载“狮子巷口有凌家刷牙铺,金子巷口有傅官人刷牙铺”。在南宋时期,大城市里已经有专门卖牙刷的店铺了,可以看出在此时期,牙刷已经较为普遍。这也是因为牙刷的价格不太贵,普通人家也能负担的起,当时的一个牙刷据记载大概在25文,而普通人家一天的收入大概在文。中草药牙膏前文介绍了古人漱口和古制牙刷,而在今天,我们刷牙的时候牙膏是必备的。那么历史上古人清洁牙齿是干刷吗,不然,其实古人也是有牙膏的。古人的牙膏分为牙齿清洁剂和牙齿粉两种,其制作成分大多是中草药,如生麻、地黄、旱莲、皂角等。古人牙膏的成分就算对比如今,也是不相差多少的,并且还是纯天然。民间“牙膏”秘方:沉香一两半、白檀香五两、苏合香一两、甲香一两、龙脑香半两、麝香半两,以上香料捣成粉末,用熟蜜调成糊。据说,用此制作的牙膏,口气清新,吐气如兰。宋朝的时候还发明了“牙香筹”,是牙刷和牙膏的结合体。也就是用香料和中草药制成的固体清洁剂,用来反复清洁牙齿,然后漱口即可。“牙香筹”可反复使用,并且容易携带,古人出门远行带着非常方便。扩展据研究,三千年前中国人已有剔牙的习惯。年,东周墓中发现了牙签,共8根,长6.9厘米,短5.8厘米。汉末时期,牙签剔牙已经较为普遍,枭雄曹操就十分喜欢剔牙。结语所以根据以上描述,大家应该可以看出古人对牙齿的重视。后来,中国牙刷传到了欧洲,在欧洲贵族阶层非常受欢迎,但是由于是长途远销,物流费昂贵,一般欧洲民间是用不起的。在19世纪初期,牙刷毛改用尼龙制作,价格低廉惠民,也因此牙刷开始走入了普通人家。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hexianga.com/shxgjls/7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