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阅读古典诗词,经常可以看到有关熏香的描写。如李煜《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晏殊《踏莎行》“炉香竞逐游丝转”,等等,可以说是俯拾可得。

由此可见,在殿堂、居室内焚香乃是贵族士大夫、文人雅士日常生活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古人生活的各种场景中都有“香”的影子。

会公宴,香药别桌,为盛礼,私家亦用之。

宋代的各种宫廷宴会、庆典都要用香。宋真宗曾经把苏合香丸炮制而成的苏合香酒,赐给王文正太尉,因为此酒“极能调五脏,却腹中诸疾。每冒寒夙兴,则饮一杯。”宋真宗将苏合香丸数篚赐给近臣,使得苏合香丸在当时非常盛行。

古人也有将香药调入饮食而作成香药果子、香药糖水,并调龙脑、麝香入“龙凰茶园”中。《梦粱录》分茶酒店中还记载有麝香甘蔗、沈香藕。

读书养生两不误

齐凌波以藕丝连螭锦作囊,四角以凤毛金饬之,实以辟寒香,为寄钟观玉,观玉方寒夜读书,一佩而遍室俱暖。芳香袭人。

——《清异录》

在寒夜里佩香夜读,醒脑修身,还可以辟出寒气,满室都感觉暖意。这所谓的辟寒香相传焚之可避寒气。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辟寒香,丹丹国所出,汉武时入贡,每至大寒,於室焚之,暖气翕然,自外而入,人皆减衣。”

好神奇,可以拿来代替暖气了,要用此香或许就能感受“在北方的寒夜里春花开”的意境了。

香车宝马,尘土飘香

“京师承平时,宗室戚里岁时入禁中,妇女上犊车,皆用二小鬟侍持香毯在旁,而袖中又自持两小香毯,车驰过,香烟如云,数里不绝,尘土皆香。”

——《老学庵笔记》

对此小编也是服了,人家古人早就用上了车载熏香了,这香烟如云、尘土皆香的,不知道的还以为那个仙女又下凡了呢。

香气着衣,汗愈馥

古人在香囊中都会装有用来香身的香品,古人的“衣香”配方像现代的香水一样,有多种香型的选择。

除了佩戴香囊之外,古代靓女她们晨起妆后便在房中“升炉熏香”,穿的衣服要熏香,宴席时要熏香,临睡前更要在被子中放入香球“浓熏绣被”。

日本用香熏衣

古人为了使房间香气隽永,半夜香料将要熏尽的时候还要起身“添香”,贵族富户家中都会有负责夜晚添香的侍女。

也有偷懒的小鬟

“夜漏沉沉似岁长,小鬟贪睡懒添香”

这个偷懒的小丫鬟就是明代学者孙蕡家的小丫鬟,他的《秋闺思》诗中就记载了这个贪睡的小丫鬟。

粉白黛黑,唇施芳泽

香药让整个人美美的

不管哪个朝代的女性都不会放弃对美的追求,古代女性还比较讲究用芳香草药保养皮肤与头发。庞三娘因为选用香草药美容,一生保持了少女般的容貌。

杨贵妃所用的匀面“润鬓二色膏油”,其配方为:白胭脂花、白杏仁心、梨汁、白龙脑相熬合,用以调粉匀面,使皮肤白晰光润;还有润泽头发的配方为:紫芝麻、核桃油、黑松子、乌沉香合之润鬓,使发黑而芬芳。可知在当时化妆品中添加香料非常普遍。

福建福州出土的南宋妆粉。粉块被压制成不同形状,或圆、或方,或八角,或如葵瓣等等,上面还印制有梅花、兰花或是荷花等不同花纹图样,十分精致,不同寻常。

赞赏

长按







































北京权威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ngxiaoh.com/shxgjls/549.html